引言 | 第1-7页 |
一、 北京住房价格偏高及引起的不良后果 | 第7-16页 |
(一) 北京住房市场发展形势良好,运行状况基本正常 | 第7-11页 |
1 、 住宅投资高速增长 | 第7-8页 |
2 、 住宅建设规模快速增大 | 第8-9页 |
3 、 住房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 | 第9-10页 |
4 、 人均住房面积迅速增加 | 第10页 |
5 、 商品住宅价格变化趋于平稳 | 第10-11页 |
(二) 北京市住房价格偏高及其具体表现 | 第11-15页 |
1 、 北京住房价格高于同类城市以及全国住房价格的平均水平 | 第11-13页 |
2 、 北京住房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和物价的上涨幅度 | 第13页 |
3 、 北京房价收入比高出世界银行确定的合理界限 | 第13-15页 |
(三) 北京住房价格偏高带来的不良后果 | 第15-16页 |
1 、 住房价格高,利润大,刺激了房地产业发展和投资规模扩张 | 第15页 |
2 、 住房价格偏高和住房比价不合理,导致供求关系不匹配,严重地抑制着住房需求和住房消费 | 第15-16页 |
3 、 投资规模过大,投资结构失衡,易引发房地产“泡沫” | 第16页 |
4 、 住房价格偏高影响了房地产企业改革和发展 | 第16页 |
二、 北京住房价格构成因素及其不合理状况形成的原因 | 第16-28页 |
(一) 住房价格构成因素 | 第16-18页 |
(二) 住房价格构成中的问题 | 第18-25页 |
1 、 地价款偏高 | 第18-21页 |
2 、 建安工程费偏高 | 第21-22页 |
3 、 费税偏高 | 第22-24页 |
4 、 开发商利润偏高 | 第24-25页 |
(三) 北京住房价格构成不合理状况形成的原因 | 第25-28页 |
1 、 住房制度改革滞后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| 第25-26页 |
2 、 城市基础设施、市政设施改革滞后于房地产业的发展 | 第26-27页 |
3 、 政府行为不规范和宏观调控滞后于房地产市场化的发展 | 第27-28页 |
三、 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,理顺住房价格构成 | 第28-34页 |
(一) “十六大”精神是解决住房价格问题的根本指导方针 | 第28-29页 |
(二) 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管理,培育土地一级市场,逐步建立土地出让的有形市场。 | 第29-31页 |
1 、 继续加强政府管理职能,规范土地一级开发市场。 | 第29-30页 |
2 、 严格管理土地闲置和控制土地炒买炒卖;控制新批土地总量,盘活、消化城市存量土地。 | 第30页 |
3 、 合理控制旧城改造拆迁费用的上涨 | 第30-31页 |
(三) 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,理顺税费关系 | 第31-32页 |
1 、 实施基础设施经营机制改革,逐渐理顺水、电、气等基础设施资金运行轨道 | 第31页 |
2 、 加快公共财政改革,理顺税费关系 | 第31-32页 |
3 、 降低商品住房交易税费与征收不动产税并行 | 第32页 |
(四) 深化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,改革企业管理方法,取消建筑工程造价定额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成本构成和成本管理方面的作用。 | 第32页 |
(五) 加强房地产经济调控和管理,引进竞争机制,打破垄断,降低开发企业利润。 | 第32-34页 |
参考文献: | 第34-35页 |
后记 | 第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