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导论 | 第1-15页 |
一、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| 第7-8页 |
二、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| 第8-11页 |
三、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| 第11-14页 |
四、 主要观点和创新发展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保持经济稳定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:需求的角度 | 第15-30页 |
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的需求调节理论 | 第15-20页 |
一、 经济周期 | 第15-16页 |
二、 有效需求原理 | 第16-17页 |
三、 平衡预算对总需求波动的放大与自动稳定作用的有限 | 第17-18页 |
四、 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与“缺口”分析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经济是否稳定的主要基准:充分就业 | 第20-23页 |
一、 发达国家的衡量 | 第20-22页 |
二、 发展中国家的衡量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实现充分就业的财政政策 | 第23-27页 |
一、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| 第23-26页 |
二、 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 | 第26-27页 |
第四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反周期的反对 | 第27-30页 |
第三章 促进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:供给的角度 | 第30-61页 |
第一节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分析 | 第30-41页 |
一、 几种典型的经济增长理论及其财政政策含义 | 第31-37页 |
二、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均衡增长率的影响 | 第37-41页 |
第二节 从投资正外部效应角度的延伸分析 | 第41-53页 |
一、 正外部效应较强的产业和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| 第42-46页 |
二、 包含投资外部效应的财政政策增长效应 | 第46-53页 |
第三节 财政政策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| 第53-56页 |
一、 中国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| 第54-55页 |
二、 财政政策经济增长效应的国际比较 | 第55-56页 |
第四节 赤字的弥补与化解 | 第56-61页 |
一、 两种不同的赤字 | 第56-57页 |
二、 赤字的弥补 | 第57-58页 |
三、 赤字的化解 | 第58-61页 |
第四章 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分析:赤字和国债的角度 | 第61-76页 |
第一节 对经济稳定的影响分析 | 第61-69页 |
一、 赤字、国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| 第61-66页 |
二、 赤字、国债对总需求的影响 | 第66-69页 |
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| 第69-76页 |
第五章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 | 第76-99页 |
第一节 对西方发达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 | 第76-88页 |
一、 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状况 | 第76-80页 |
二、 对财政赤字的进一步分析 | 第80-83页 |
三、 扩张性财政政策:瓦格纳法则实现的一个推动因素 | 第83-88页 |
第二节 对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 | 第88-99页 |
一、 我国的财政赤字表现:持续不断且规模递增 | 第88-92页 |
二、 国家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财政赤字状况 | 第92-95页 |
三、 中国结构性赤字的估算 | 第95-99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99-101页 |
主要参考文献: | 第101-108页 |
后记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