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8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4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52页 |
第一节 概述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平面手性二茂铁配体的合成及在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应用 | 第15-44页 |
一. 由外消旋体的拆分获得平面手性二茂铁配体 | 第15-16页 |
二. 利用不对称合成的方法引入平面手性 | 第16-44页 |
三. 小结 | 第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52页 |
第二章 平面手性二茂铁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| 第52-121页 |
第一节 配体设计与合成 | 第52-56页 |
第二节 实验部分 | 第56-90页 |
一. 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56-57页 |
二. 手性1-(α-氨基烷基或苯甲基)-2-(二苯基膦)二茂铁(P-Ⅰ~P-Ⅳ)的合成 | 第57-69页 |
三. 手性二茂铁膦-脒亚胺类配体(A-1~A-8)的合成 | 第69-72页 |
四. 手性二茂铁席夫碱P,N配体(B-1~B-19)的合成 | 第72-79页 |
五. 手性二茂铁膦-酰胺配体(C-1)的合成 | 第79-80页 |
六. 手性二茂铁膦-三嗪杂环配体(D-1~D-8)的合成 | 第80-88页 |
七. 手性二茂铁双膦配体(E-1)的合成 | 第88-89页 |
八. Knochel手性二茂铁双膦配体(F-1)的合成 | 第89-90页 |
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| 第90-100页 |
一. 手性1-(α-氨基烷基或苯甲基)-2-(二苯基膦)二茂铁(P-I~P-IV)的合成 | 第90-94页 |
二. 手性二茂铁膦-脒亚胺类配体(A-1~A-8)的合成 | 第94-95页 |
三. 手性二茂铁席夫碱P,N配体(B-1~B-19)的合成 | 第95-96页 |
四. 手性二茂铁膦-三嗪杂环配体(D-1~D-8)和C_2-对称P_2N配体E-1的合成 | 第96-97页 |
五. 结论 | 第97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2页 |
附图 | 第102-121页 |
第三章 平面手性二茂铁配体在Pd-配合物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| 第121-160页 |
第一节 概述 | 第121-125页 |
第二节 实验部分 | 第125-130页 |
一. 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125-126页 |
二. 1,3-二苯基-2-烯丙基-1-醇的乙酸酯(S-1)和新戊酸酯(S-2)的制备 | 第126-127页 |
三. Pd-催化1,3-二苯基-2-烯丙基-1-醇的乙酸酯(S-1)和新戊酸酯(S-2)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 | 第127-128页 |
四. Pd-催化1,3-二苯基-2-烯丙基-1-醇的乙酸酯(S-1)和新戊酸酯(S-2)的不对称烯丙基胺基化反应 | 第128-130页 |
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| 第130-152页 |
一. Pd-催化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 | 第130-148页 |
二. Pd-催化不对称烯丙基胺基化反应 | 第148-150页 |
三. 结论 | 第150-1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2-156页 |
附图 | 第156-160页 |
结论 | 第160-164页 |
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64-166页 |
致谢 | 第1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