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隔核中不同部位在成瘾机制中的作用
| 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8-11页 |
| 1 文献回顾 | 第11-26页 |
| ·痛苦和成瘾的恶性循环 | 第12-13页 |
| ·药物强化的神经生物学 | 第13-14页 |
| ·奖赏的敏感化与反向适应的神经机制 | 第14-15页 |
| ·复发:神经基质和易感性 | 第15-16页 |
| ·奖赏的内环境稳定,自我调节和“自然嗜好” | 第16-17页 |
| ·成瘾循环:敏感化和反向适应 | 第17-18页 |
| ·成瘾和治疗的概念含义 | 第18-20页 |
| ·与精神依赖相关的颅内神经核团 | 第20-21页 |
| ·伏隔核的外壳部和核心部 | 第21-23页 |
| ·研究设想与依据 | 第23-26页 |
| 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26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| 3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3页 |
| ·实验动物 | 第27页 |
| ·实验药品 | 第27页 |
| ·实验溶液的配制 | 第27-28页 |
| ·实验器材 | 第28-29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9-33页 |
| ·动物心理依赖模型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| ·大鼠和恒河猴立体定向手术 | 第30-32页 |
| ·觅药行为的恢复 | 第32-33页 |
| 4 研究结果 | 第33-41页 |
| ·注射吗啡引起地点偏好的改变 | 第33-34页 |
| ·伏隔核不同部位毁损对地点偏好的影响 | 第34-37页 |
| ·大鼠地点偏好实验 | 第34-35页 |
| ·恒河猴地点偏好实验 | 第35-37页 |
| ·伏隔核不同部位毁损对复发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·大鼠实验 | 第37-38页 |
| ·恒河猴实验 | 第38-39页 |
| ·组织学鉴定 | 第39-41页 |
| 5 讨论 | 第41-47页 |
| ·伏隔核是成瘾机制中的关键部分 | 第41-42页 |
| ·伏隔核的核心部是共同强化通路的神经基础 | 第42-44页 |
| ·不同种属动物伏隔核在功能上的类比 | 第44-45页 |
| ·伏隔核的作用与临床治疗的关系 | 第45-47页 |
| 6 结论 | 第47-48页 |
| 7 致谢 | 第48-49页 |
| 8 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| 9 附图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