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临床学论文--针灸学、针灸疗法论文

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英文摘要第6-9页
正文第9-32页
 前言第9-10页
  一 骨质疏松定义第9页
  二 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第9页
  三 立论依据第9-10页
 材料与方法第10-18页
  一 针灸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第10-17页
   (一) 动物造模复制第10页
   (二) 模型实验第10页
   (三) 针灸治疗实验第10页
   (四) 观察指标第10-17页
  二 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第17-18页
   (一) 病例选择第17页
   (二) 治疗第17页
   (三) 观察指标第17-18页
 结果第18-24页
  一 动物实验第18-22页
   (一) 模型的确立第18页
   (二) 骨代谢生化的影响第18-19页
   (三) 骨密度变化第19-20页
   (四) 骨生物力学变化第20页
   (五) 股骨组织形态的变化第20页
   (六) 腰椎超微结构变化第20-21页
   (七) 骨组织TGF-β1、VEGF及凋亡基因Fas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(八) 骨髓源性破骨细胞IL-6mRNA的表达第22页
  二 临床研究第22-24页
   (一) 骨密度变化第22-23页
   (二) 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平均积分比较第23-24页
 讨论第24-32页
  一 关于模型的建立第24页
  二 关于对去卵巢大鼠有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第24-26页
  三 关于对骨力学特征的影响第26页
  四 关于对骨组织显微超微结构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五 关于对骨组织TGFβ1mRNA、VEGFmRNA表达及凋亡基因Fas的影响第27-30页
  六 关于对骨髓源性破骨细胞IL-6mRNA表达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七 关于针灸的取穴及功效第31-32页
 结论第32页
参考文献第32-34页
致谢第34-35页
附件第35-104页
 附件一 实验照片第35-46页
 附件二 综述第46-52页
 附件三 个人简历第52-53页
 附件四 在学期间科研著作目录第53-54页
 附件五 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54-104页

论文共10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学者对早期发展经济学的贡献——农业国工业化理论
下一篇:关于香港联击汇率制度“存”与“废”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