绪论 | 第1-12页 |
第一章 中国学者经济发展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| 第12-20页 |
一、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经济发展思想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 | 第12-15页 |
二、 西方经济理论的传入奠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| 第15-20页 |
第二章 中国学者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| 第20-41页 |
一、 中国学者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| 第20-26页 |
二、 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 | 第26-41页 |
1. 科学、独特而全面的工业化内涵 | 第27-29页 |
2. 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理论 | 第29-31页 |
3. 工业化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 | 第31-32页 |
4. 工业化的开始、程序、阶段和速度 | 第32-34页 |
5. 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动 | 第34-37页 |
6. 工业化进程中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 | 第37-39页 |
7. 农业国与工业国的关系理论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中国学者经济发展理论与西方早期发展经济学的比较研究 | 第41-53页 |
一、 发展经济学的出现、早期发展和演进的考察 | 第41-44页 |
二、 张培刚工业化理论与刘易斯早期经济发展理论的比较 | 第44-48页 |
三、 中国学者农业观与舒尔茨农业观的比较 | 第48-51页 |
四、 中国学者经济发展理论的总体评价 | 第51-5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后记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