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美学论文--美学理论论文--美学史论文

中国古典审美视野中的“致”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绪论:现当代文艺批评中的“致”术语研究第7-10页
第二章 : “致”——中国古代文艺批评中的重要术语第10-24页
 一、 “致”术语的语义考析第10-12页
 二 “致”术语向审美领域的衍展第12-14页
 三、 “致”术语的语词归类第14-24页
  (一) 未进入中国古典审美视野的“致”词组第15-16页
   1、 表示给予、赠送第15页
   2、 表示集中心思或倾注全部力量、意志、精神或献身于某项事业第15页
   3、 表示达到、实现某种目标或获得某种成就、结果第15-16页
   4、 表示招引、使第16页
  (二) 作为中国古典审美概念的“致”词组含义第16-24页
   1、 语义指向为人第16-19页
   2、 语义指向为艺术作品第19-21页
   3、 语义指向为一般的事物和事理第21-24页
第三章 : “致”——中国传统诗学的独特视角第24-48页
 一、 “致”在中国传统诗学中的审美内涵第24-40页
  (一) 从审美本质上认识“致”在中国传统诗学中的审美内涵第24-32页
   1、 “情趣”第一第24-27页
   2、 “神韵”第二第27-29页
   3、 “境界”第三第29-32页
  (二) 从审美形态上认识“致”在中国传统诗学中的审美内蕴第32-40页
   1、 “致”术语与中和自然之美第32-37页
   2、 “致”术语与含蓄蕴藉之美第37-40页
 二、 从外民族诗学理论观照中国古典审美视野中的“致”第40-48页
  (一) 从黑格尔和别林斯基的美学思想看中国审美语境中的“情致”第40-42页
  (二) 从庞德“意象”诗论观照中国古典审美视域中的“韵致”等第42-45页
  (三) 日本诗学理论中的“幽玄”与中国传统诗学中的“致”审美术语第45-48页
第四章 : “致”审美术语的哲学基础和审美思维第48-63页
 一、 儒家思想与“雅人深致”审美观第48-54页
  (一) 儒家“格物致知”的宇宙认识观对“致”审美性术语的影响第49-51页
  (二) 儒家“致中和”的审美思维与“致”审美性术语第51-54页
 二、 道家观念与“风人之致”审美观第54-57页
  (一) 道家的自然观与“致”审美性术语第54-55页
  (二) 道家的生命观与“致”审美性术语第55-57页
 三、 观人学思想与“致”审美性术语第57-63页
  (一) 观形貌第58-59页
  (二) 观神韵第59-61页
  (三) 观骨体第61-63页
第五章 : “致”术语在中国传统艺术批评中的价值第63-70页
 一、 思致、理致、神致——形神统一与内容形式美第63-65页
 二、 韵致、高致——意象与意义的隐喻阐明第65-67页
 三、 雅致、风致——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表征第67-70页
结论:“致”作为中国古典审美范畴之展望第70-72页
注释第72-80页
可供参考文献第80-83页
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83-84页
后记第84-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杂志书的市场营销与品牌构建研究--基于国内文学类杂志书的发展
下一篇:跨国企业利用SNS对中国消费者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--以快速消费品行业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