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1. 引言 | 第7-12页 |
2. 材料与方法 | 第12-15页 |
2.1 牡丹花瓣衰老进程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| 第12页 |
2.1.1 衰老进程形态观察 | 第12页 |
2.1.2 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| 第12页 |
2.2 钙素对牡丹花瓣衰老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2.2.1 不同钙浓度对牡丹花瓣衰老的影响 | 第12页 |
2.2.2 不同施钙期对牡丹花瓣衰老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2.3 指标测定方法 | 第13-15页 |
3. 结果与分析 | 第15-32页 |
3.1 自然条件下牡丹花衰老的研究 | 第15-19页 |
3.1.1 牡丹花瓣衰老过程中的形态学观察 | 第15页 |
3.1.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变化 | 第15-16页 |
3.1.3 细胞质膜透性变化 | 第16页 |
3.1.4 MDA含量变化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量 | 第16-17页 |
3.1.5 SOD酶活性变化 | 第17页 |
3.1.6 内源激素变化 | 第17-18页 |
3.1.6.1 ABA和ZRs含量 | 第17-18页 |
3.1.6.2 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| 第18页 |
3.1.7 衰老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| 第18-19页 |
3.2 不同钙浓度对牡丹花瓣衰老的影响 | 第19-26页 |
3.2.1 不同钙浓度条件下的花期与成花率 | 第19页 |
3.2.2 钙调蛋白(CaM)含量 | 第19-20页 |
3.2.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变化 | 第20-21页 |
3.2.4 细胞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变化 | 第21页 |
3.2.5 超氧阴离子产生量 | 第21-22页 |
3.2.6 SOD酶活性变化 | 第22页 |
3.2.7 内源激素变化 | 第22-23页 |
3.2.7.1 ABA含量变化 | 第22-23页 |
3.2.7.2 乙烯释放速率变化 | 第23页 |
3.2.8 叶片叶绿素含量 | 第23-24页 |
3.2.9 钙对牡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3.2.9.1钙对牡丹叶片光—光合响应曲线的影响 | 第25页 |
3.2.9.2 钙对牡丹叶片CO_2—光合响应曲线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3 不同施钙期对牡丹花衰老的影响 | 第26-32页 |
3.3.1 不同施钙期条件下的花期与成花率 | 第27页 |
3.3.2 钙调蛋白(CaM)含量 | 第27页 |
3.3.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变化 | 第27-28页 |
3.3.4 细胞质膜透性变化 | 第28-29页 |
3.3.5 MDA含量变化 | 第29页 |
3.3.6 超氧阴离子产生量 | 第29-30页 |
3.3.7 SOD酶活性变化 | 第30页 |
3.3.8 内源激素变化 | 第30-32页 |
3.3.8.1 乙烯释放速率 | 第30-31页 |
3.3.8.2 ABA含量 | 第31页 |
3.3.8.3 ZRs含量 | 第31-32页 |
4. 讨论 | 第32-37页 |
4.1 牡丹花瓣衰老进程 | 第32-33页 |
4.2 牡丹花瓣衰老进程的阶段划分 | 第33页 |
4.3 不同钙浓度对牡丹花衰老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4.4 不同施钙期对牡丹花衰老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5. 结论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3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