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前言 | 第1-7页 |
| 1. 临床资料 | 第7-8页 |
| 1.1 一般情况 | 第7页 |
| 1.2 诊断标准 | 第7-8页 |
| 1.3 病历纳入标准 | 第8页 |
| 1.4 临床分组 | 第8页 |
| 2. 观察方法 | 第8-11页 |
| 2.1 穴位 | 第8-9页 |
| 2.2 治疗方法 | 第9页 |
| 2.3 观察指标 | 第9-10页 |
| 2.4 统计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3. 治疗结果 | 第11-13页 |
| 3.1 对衰老症状积分的影响 | 第11页 |
| 3.2 对骨密度的影响 | 第11-12页 |
| 3.3 对骨强度的影响 | 第12页 |
| 3.4 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| 4. 讨论 | 第13-35页 |
| 4.1 研究的意义 | 第13-16页 |
| 4.2 红外灸疗仪的原理 | 第16-19页 |
| 4.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认识 | 第19-24页 |
| 4.4 穴位选择和红外灸疗仪运用的理论依据 | 第24-27页 |
| 4.5 疗效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4.6 红外灸疗仪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 | 第30-33页 |
| 4.7 发展前景 | 第33-35页 |
| 5. 结语 | 第35-36页 |
| 6. 参考文献 | 第36-39页 |
| 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