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英文摘要 | 第3-6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6-15页 |
第一节 研究主题与研究意义 | 第6-7页 |
第二节 概念和范围的界定 | 第7-9页 |
第三节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简介 | 第9-15页 |
一、 信贷配给理论 | 第9-11页 |
二、 股权约束理论 | 第11-12页 |
三、 资本结构理论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企业融资方式的一般分析 | 第15-23页 |
第一节 企业直接融资 | 第15-17页 |
一、 企业直接融资的宏观效应 | 第15-16页 |
二、 企业直接融资的微观效应 | 第16页 |
三、 企业直接融资的社会公平效应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企业间接融资 | 第17-19页 |
一、 传统体制下的企业间接融资与银企关系 | 第17-18页 |
二、 市场经济中企业间接融资与银企关系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基本特征和联系 | 第19-23页 |
一、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基本特点 | 第19-21页 |
二、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基本联系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企业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| 第23-35页 |
第一节 美国:证券市场主导型的融资模式 | 第23-26页 |
第二节 日本:主银行制度与企业融资 | 第26-30页 |
一、 在企业融资中起主导作用的主银行体制 | 第27-28页 |
二、 日本企业融资模式的典型特征 | 第28-30页 |
第三节 德国:全能银行制度与企业融资 | 第30-33页 |
一、 在企业融资中起主导作用的全能银行制度 | 第31页 |
二、 德国企业融资模式的典型特征 | 第31-33页 |
第四节 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 | 第35-51页 |
第一节 我国企业资金来源及运行状况分析 | 第35-38页 |
第二节 我国当前银企关系的主要障碍 | 第38-40页 |
第三节 我国企业融资模式转换的必要性 | 第40-44页 |
一、 传统融资模式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高,偿债能力差 | 第40-42页 |
二、 其他资金来源渠道不能满足大型企业的巨额资金需求 | 第42-44页 |
第四节 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新选择 | 第44-51页 |
一、 资本市场融资将成为大型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| 第45-47页 |
二、 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| 第47-51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1页 |
后记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