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

无锡鼋头渚风景区植物景观调查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9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第9-10页
     ·风景区第9页
     ·景观第9页
     ·植物景观第9-10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·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第12-19页
     ·植物景观类型与结构布局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·生态原则第13页
       ·艺术原则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·功能原则第14页
     ·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理念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·植物配置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·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·植物景观季相营造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·植物专类园设计第17-19页
第二章 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内容第19-22页
   ·目的意义第19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·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0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21-22页
第三章 鼋头渚风景区植物景观规划布局第22-41页
   ·研究区总体概况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历史沿革第22页
     ·地理区位第22页
     ·气候条件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地形地貌第23页
     ·景观现状总体评价第23-24页
   ·鼋头渚风景区分区布局第24-32页
     ·十里芳径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充山隐秀第25-28页
     ·鹿顶迎晖第28-29页
     ·人杰苑第29-30页
     ·鼋头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太湖仙岛第31-32页
   ·植物专类园植物景观分析第32-41页
     ·江南兰苑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·总体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分区特色第33-36页
     ·花菖蒲园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藕花深处第37-39页
     ·中日樱花友谊林和樱花谷第39-41页
第四章 鼋头渚风景区植物景观典型案例分析第41-85页
   ·群落调查方法与内容第41-43页
     ·样地的选取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样地植物调查第42-43页
   ·植物专类园区案例分析第43-71页
     ·江南兰苑植物景观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·入口区(J1)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·出尘亭草坪(J2)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·国香馆竹林幽境(J3)第47-49页
     ·花菖蒲园植物景观第49-56页
       ·湖心岛(CU1)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·蓼风亭(CU2)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·南岸入口(CU3)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·北岸入口(CU4)第54-56页
     ·藕花深处植物景观第56-66页
       ·水景苑水榭前空间(O1)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·湖心岛(O2)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·湖中湖(O3)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·池杉岛(O4)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·游步道转弯处(O5)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·香樟池杉群落(O6)第65-66页
     ·中日樱花友谊林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·赏樱楼对面广场(Z1)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·樱花大道(Z2)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·长春桥樱堤(Z3)第69-71页
   ·特色景点案例分析第71-85页
     ·曹湾第71-77页
       ·樱花与水环境的融合(C1)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·枫杨树下滨水空间(C2)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·上山入口坡地景观(C3)第75-77页
     ·充山隐秀大草坪第77-82页
       ·圆柏群景观(CH1)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·木兰园(CH2)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·海棠园(CH3)第80-82页
     ·太湖佳绝处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·太湖佳绝广场空间(T1)第82-83页
     ·码头广场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·码头广场林下空间(M1)第83-85页
第五章 鼋头渚风景区植物景观特色与优化策略第85-91页
   ·植物景观特色第85-88页
     ·天然植被与人工群落共存第85页
     ·植物景观与环境要素结合第85-86页
     ·古木森森,自成生境第86页
     ·环形空间序列第86-87页
     ·四季景观分明第87-88页
     ·专类园植物主题突出第88页
   ·存在问题第88-89页
     ·植物景观类型不够丰富第88-89页
     ·植物景观缺乏艺术特色第89页
   ·植物景观优化策略第89-91页
     ·丰富植物群落类型第89-90页
     ·配置方式多样化第90页
     ·丰富植物景观的层次结构第90-91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展望第91-92页
参考文献第92-94页
附录 A 论文涉及到的植物种类名录第94-97页
附录 B 专类园专类植物名录第97-101页
个人简介第101-102页
致谢第102页

论文共10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杭州主城区线性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
下一篇:山地平原结合部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--以宁波市慈城镇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