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引言 | 第12-13页 |
一、少年犯社区矫正概述 | 第13-16页 |
(一) 少年犯的界定 | 第13页 |
(二) 少年犯社区矫正的概念 | 第13-15页 |
(三) 少年犯社区矫正的理论依据 | 第15-16页 |
1. 刑法谦抑原则 | 第15页 |
2. 刑罚人道主义 | 第15页 |
3. 重新获得资格的理论 | 第15页 |
4. 功利主义思想 | 第15-16页 |
二、少年犯罪的现状、特点及原因分析 | 第16-18页 |
(一) 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| 第16-17页 |
(二) 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| 第17-18页 |
三、我国对少年犯罪适用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| 第18-24页 |
(一) 传统矫正模式难以应对挑战,社区矫正模式应运而生 | 第18-20页 |
1. 传统矫正模式的不足 | 第18-19页 |
2. 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分析 | 第19-20页 |
(二) 对少年犯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| 第20-24页 |
1.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 从我国自身情况分析 | 第22-24页 |
四、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实践模式 | 第24-28页 |
(一) 美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实践 | 第24页 |
(二) 英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实践 | 第24-25页 |
(三) 香港地区未成年人社会矫正实践:“社区为本”的理念及其实践 | 第25-26页 |
(四) 对境外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实践的评析 | 第26-28页 |
五、我国少年犯社区矫正实践及不足 | 第28-37页 |
(一) 总体概述 | 第28-29页 |
(二) 上海对少年犯的社区矫正实践 | 第29-31页 |
(三) 北京对少年犯的社区矫正实践 | 第31-32页 |
(四) 其他地区有特色的实践 | 第32-33页 |
(五) 我国少年犯社区矫正实践的不足之处 | 第33-37页 |
六、我国少年犯社区矫正模式的构建 | 第37-45页 |
(一) 制定和完善社区矫正法规,并且将少年犯与成年犯分开,单独做出规定 | 第37页 |
(二) 少年犯社区矫正主体的完善 | 第37-40页 |
1. 社区矫正权力的移转 | 第37-38页 |
2. 社区矫正人员结构的完善 | 第38-39页 |
3. 学校力量的加入 | 第39-40页 |
(三) 少年犯社区矫正项目的完善 | 第40-44页 |
1. 现有项目的完善 | 第40-42页 |
2. 国外先进矫正项目的引进 | 第42-44页 |
(四) 加强检察机关对少年犯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 | 第44页 |
(五) 实行少年犯刑事污点消灭政策 | 第44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