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PLC-MS/MS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大环内酯抗生素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第1章 概述 | 第10-24页 |
| ·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·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 | 第11-13页 |
| ·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和分类 | 第13-14页 |
| ·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主要途径 | 第14页 |
| ·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人的副作用 | 第14页 |
| ·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高残留量的规定 | 第14-15页 |
| ·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现状 | 第15-22页 |
| ·样品的提取 | 第15-17页 |
| ·样品的净化 | 第17-19页 |
| ·分析与检测方法 | 第19-22页 |
| ·本论文研究的目的、意义 | 第22-24页 |
| 第2章 方法原理 | 第24-28页 |
| ·引言 | 第24页 |
| ·分离原理 | 第24-25页 |
| ·超高效液相色谱(UPLC)的特点 | 第25-26页 |
| ·质谱分析原理 | 第26页 |
| ·质谱检测器的优点 | 第26-28页 |
| 第3章 实验部分 | 第28-33页 |
| ·仪器和试剂 | 第28-29页 |
| ·仪器与设备 | 第28页 |
| ·试剂与标准品 | 第28-29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29-30页 |
| ·质谱条件 | 第30-3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1页 |
| ·样品提取 | 第31页 |
| ·样品富集与净化 | 第31页 |
| ·仪器操作 | 第31-33页 |
|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58页 |
| ·色谱柱的确定 | 第33页 |
| ·流动相体系的选择 | 第33-35页 |
| ·有机相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| ·水相中添加剂的选择 | 第34-35页 |
| ·甲酸浓度的选择 | 第35页 |
| ·流量的选择 | 第35-36页 |
| ·离子源的确定 | 第36页 |
| ·离子模式的选择 | 第36-37页 |
| ·特征离子的选择 | 第37-41页 |
| ·碰撞能量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| ·监测模式的确定 | 第42-43页 |
| ·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| 第43-47页 |
| ·提取液的选择 | 第43-44页 |
| ·固相萃取柱的选择 | 第44-45页 |
| ·上柱液PH的选择 | 第45-46页 |
| ·淋洗比例的选择 | 第46-47页 |
| ·淋洗体积的确定 | 第47页 |
| ·最终溶解配比的选择 | 第47-48页 |
| ·样品测定流程 | 第48-50页 |
| ·工作曲线和检出限、定量限、线性范围 | 第50-53页 |
| ·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| 第53-56页 |
| ·样品的测定 | 第56页 |
| ·标准溶液的稳定性 | 第56-58页 |
| 第5章 结论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