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混火焰的稳定性及其在脉冲爆轰发动机中的应用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. 绪论 | 第11-18页 |
·课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2-16页 |
·实验研究 | 第12-15页 |
·数值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2. 数值方法 | 第18-43页 |
·引言 | 第18-19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19-23页 |
·控制方程 | 第19-21页 |
·方程的无量纲化 | 第21页 |
·混合气体的热力学关系式 | 第21-22页 |
·化学反应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23-41页 |
·正交网格的波传播算法 | 第24-31页 |
·有限体积法 | 第24-25页 |
·一维问题差分格式 | 第25-29页 |
·二维问题差分格式 | 第29-31页 |
·非正交网格的波传播算法 | 第31-33页 |
·二维多组分反应流的波传播算法 | 第33-38页 |
·压力偏导数的推导及处理 | 第38-39页 |
·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源项的积分 | 第39-40页 |
·温度的迭代求解 | 第40页 |
·时间步长的计算 | 第40-41页 |
·计算阴影 | 第41-42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42-43页 |
3. 实验系统 | 第43-50页 |
·引言 | 第43页 |
·实验系统 | 第43-48页 |
·实验装置 | 第43页 |
·测量系统 | 第43-46页 |
·点火系统 | 第46页 |
·测量控制系统 | 第46-47页 |
·充配气系统 | 第47-48页 |
·实验准备工作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装置的密封性检测 | 第48页 |
·预混气的配比 | 第48页 |
·测量、点火以及控制系统的调试 | 第48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4. 激波与火焰相互作用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| 第50-71页 |
·引言 | 第50-51页 |
·实验研究 | 第51-55页 |
·实验系统 | 第51-52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5页 |
·数值研究 | 第55-56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56-69页 |
·计算阴影图 | 第56-58页 |
·入射激波与火焰的作用 | 第58-62页 |
·平面反射激波与火焰的作用 | 第62-65页 |
·聚焦激波与火焰的作用 | 第65-67页 |
·平面反射与聚焦反射的比较 | 第67-69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69-71页 |
5. 聚心燃烧及其与诱导激波的相互作用 | 第71-93页 |
·引言 | 第71页 |
·射流火焰对撞 | 第71-76页 |
·射流火焰对撞的实验研究 | 第72-74页 |
·射流火焰对撞的数值研究 | 第74-76页 |
·敞开系统,聚心火焰及其与诱导激波的相互作用 | 第76-83页 |
·敞开系统中的聚心激波 | 第77-79页 |
·敞开系统中的聚心火焰 | 第79-83页 |
·左端平板封闭右端敞开系统中的聚心火焰 | 第83-86页 |
·左端抛物型封闭壁面右端敞开系统中的聚心火焰 | 第86-90页 |
·用于脉冲爆轰发动机的爆轰发生器的设计和制作 | 第90-92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92-93页 |
6 结论和展望 | 第93-95页 |
·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之处 | 第93-94页 |
·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93-94页 |
·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94页 |
·问题和展望 | 第94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1页 |
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