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太网环路保护协议STP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1 引言 | 第7-11页 |
·背景介绍 | 第7-10页 |
·课题简述 | 第10页 |
·论文内容与结构简介 | 第10-11页 |
·论文内容 | 第10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0-11页 |
2 STP协议概述 | 第11-15页 |
·城域网的结构 | 第11-13页 |
·协议描述 | 第13页 |
·性能问题 | 第13-14页 |
·改进措施 | 第14-15页 |
3 STP协议演进过程 | 第15-20页 |
·开天辟地的第一代生成树协议SSTP | 第15-16页 |
·快速收敛的第二代生成树协议RSTP | 第16-18页 |
·支持负载分担的第三代生成树协议MSTP | 第18-20页 |
4 RSTP协议详解 | 第20-40页 |
·协议的设计要求 | 第20-21页 |
·协议要求的支持 | 第21页 |
·RSTP概况 | 第21-27页 |
·活动拓扑结构的计算 | 第22-23页 |
·拓扑结构示例 | 第23-27页 |
·生成树的兼容性 | 第27-28页 |
·生成树的优先级向量 | 第28-29页 |
·优先级向量的计算 | 第29-30页 |
·端口角色分配 | 第30页 |
·生成树信息的通信 | 第30-31页 |
·改变生成树信息 | 第31页 |
·端口状态的改变 | 第31-33页 |
·更新网桥的本地信息 | 第33-35页 |
·RSTP和点到点链路 | 第35页 |
·快速生成树状态机 | 第35-37页 |
·状态图中的符号约定 | 第37-38页 |
·RSTP性能要求 | 第38-40页 |
5 STP协议未来之路 | 第40-41页 |
结束语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