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地方城市经济论文

基于GIS的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布局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2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-21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进展第12-16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进展第16-2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1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2-23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23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3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23-25页
第二章 城市群相关概念与理论模型第25-33页
   ·城市群及相关概念第25-28页
   ·城市群研究的理论模型第28-33页
     ·中心地理论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引力模型第29页
     ·断裂点模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场强模型第30-31页
     ·Voronoi 图模型第31-33页
第三章 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第33-36页
   ·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中原城市群的位置和范围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中原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第34页
   ·中原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4-36页
第四章 中原城市群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第36-53页
   ·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模型方法第36-43页
     ·单一指标法第36页
     ·多项指标综合评分法第36页
     ·多变量统计分析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主成分分析法第37-43页
   ·中原城市群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第43-53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的选取第43-47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步骤第47-50页
     ·评价结果第50-53页
第五章 中原城市群城市等级结构分析第53-62页
   ·城市等级体系研究的经典模型第53-59页
     ·简单加权模型第53-54页
     ·中心性指数模型第54页
     ·城市流强度模型第54-56页
     ·改进型重力模型第56-59页
     ·Voronoi 图层次组织模型第59页
   ·中原城市群城市等级体系构建第59-62页
第六章 中原城市群城市空间联系与空间相互作用第62-76页
   ·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中原城市群城镇的空间联系与发展潜力第62-71页
     ·最短交通时间距离的确定第62-65页
     ·基于最短交通时间距离的城镇引力模型的改进第65-66页
     ·中原城市群城镇之间的空间联系与发展潜力第66-71页
   ·基于改进场强模型的中原城市群城镇相互作用及空间表达第71-76页
     ·基于最短交通时间距离的场强模型的改进第71-72页
     ·中原城市群城镇相互作用及空间表达第72-76页
第七章 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与发展策略第76-82页
   ·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第76-78页
     ·核心城市综合实力与影响力的强化第76-77页
     ·区域中心城市中心职能的强化第77页
     ·小城镇基础支撑作用的强化第77-78页
   ·基于空间联系的城镇密集带培育与发展第78-79页
     ·陇海和连霍沿线城镇带第78页
     ·京广和京珠沿线城镇带第78页
     ·新-焦-济城镇带第78-79页
     ·洛-平-漯城镇带第79页
   ·中原城市群空间和功能整合第79-80页
   ·交通网络布局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第80-82页
     ·交通网络建设第80页
     ·城乡一体化发展第80-82页
第八章 总结与展望第82-85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82-84页
   ·讨论与展望第84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90页
后记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制造业企业多元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
下一篇:郑汴一体化环境下的开封市居住分异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