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6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必要性 | 第10-12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二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选题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一、理论意义 | 第12页 |
二、现实意义 | 第12-13页 |
第三节 主要概念定义及研究思路 | 第13-15页 |
一、主要概念定义 | 第13-14页 |
二、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第四节 文章结论及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一、文章结论 | 第15页 |
二、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企业多元化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 | 第16-27页 |
第一节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7-23页 |
一、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二、基于企业资源基础观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三、其它相关研究 | 第20-23页 |
第二节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| 第23-25页 |
一、基于产业视角的研究 | 第23-24页 |
二、基于企业视角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评价及本文研究空间 | 第25-27页 |
一、国内外研究评价 | 第25-26页 |
二、本文研究空间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制造业企业多元化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| 第27-41页 |
第一节 企业的资源基础观(RBV) | 第27-31页 |
一、资源基础观的发展历程 | 第27-28页 |
二、资源基础观下的企业资源及其分类 | 第28-30页 |
三、资源基础观的核心研究领域及其观点 | 第30-31页 |
四、资源基础观对研究企业多元化模式选择的启示 | 第31页 |
第二节 企业资源与多元化模式选择:基于RBV 的分析 | 第31-36页 |
一、物质资源与多元化模式选择 | 第31-32页 |
二、无形资源与多元化模式选择 | 第32-34页 |
三、财务资源与多元化模式选择 | 第34-36页 |
第三节 行业因素与多元化模式选择 | 第36-38页 |
一、进入行业与原有行业的行业相关性与多元化模式选择 | 第36-37页 |
二、行业类别与多元化模式选择 | 第37-38页 |
第四节 宏观环境与多元化模式选择 | 第38-41页 |
一、法律环境与多元化模式选择 | 第38-39页 |
二、制度背景与多元化模式选择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基于深市制造业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设计 | 第41-53页 |
第一节 变量设计及模型选择 | 第41-48页 |
一、因变量设计 | 第41页 |
二、自变量设计 | 第41-47页 |
三、回归模型选择 | 第47-48页 |
第二节 多元化行动的样本筛选及数据来源 | 第48-53页 |
一、多元化行动的样本筛选 | 第48-52页 |
二、数据来源及数据的初步分析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制造业企业多元化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| 第53-59页 |
第一节 LOGISTIC 回归结果及研究结论 | 第53-56页 |
一、自变量相关性分析:回归方法的确定 | 第53-54页 |
二、LOGISTIC 逐步回归结果及研究结论 | 第54-55页 |
三、制造业企业多元化模式选择模型的拟合优度评价 | 第55-56页 |
第二节 LOGISTIC 回归结果的讨论与启示 | 第56-59页 |
一、企业资源与多元化模式选择 | 第56-58页 |
二、行业因素、宏观环境与企业多元化模式选择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结语:文章局限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59-62页 |
第一节 文章存在的局限 | 第59页 |
一、样本容量方面 | 第59页 |
二、行业因素有关变量的设计方面 | 第59页 |
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59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8页 |
后记 | 第68-70页 |
一、致谢篇:成功有你的一份,失败是我的责任 | 第68-69页 |
二、回望篇:尝尝当学者的滋味?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