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译制电影的发展历程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8-13页 |
一、选题的背景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价值和意义 | 第8-9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9-12页 |
四、研究方法和思路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初创时期的尝试 | 第13-18页 |
第一节 巩固新生政权的《普通一兵》 | 第13-16页 |
第二节 上海诞生《小英雄》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作品时期的成长 | 第18-22页 |
第一节 “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”的自由文化环境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“遍地开花”的外交环境 | 第19-20页 |
第三节 单一的文化娱乐方式的契机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“文革”时期的特殊现象 | 第22-27页 |
第一节 新中国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缺憾和不足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特殊的土壤 | 第23-25页 |
第三节 文化荒漠上的沙棘树 | 第25-27页 |
第四章 产品时期的繁荣 | 第27-30页 |
第一节 社会价值观念的极大改变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文艺新政策 | 第28页 |
第三节 电影译制放映新渠道 | 第28-30页 |
第五章 多元时期的尴尬 | 第30-35页 |
第一节 中国译制电影自身存在问题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外来因素的冲击 | 第32-35页 |
结语 | 第35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8页 |
致谢 | 第38-40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