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绪论 | 第9-12页 |
| 第一章 走向神怪——神怪武侠片的动作形态 | 第12-20页 |
| 第一节 1920年代神怪武侠片的动作形态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节 神怪武侠片动作形态的神怪化发展 | 第14-18页 |
| 一、神怪武侠片动作形态从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| 二、神怪武侠片动作形态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发展 | 第15-17页 |
| 三、神怪武侠片动作形态在数码科技条件下的发展 | 第17-18页 |
| 第三节 神怪武侠片动作形态的发展动力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走向舞蹈——刀剑武侠片的动作形态 | 第20-35页 |
| 第一节 刀剑武侠片动作形态从1920年代到1960年代中期的特点 | 第20-22页 |
| 一、早期刀剑武侠片动作形态的“拆招”特色 | 第20-21页 |
| 二、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中期刀剑武侠片动作形态的程式化与舞台化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节 “新派武侠片”的动作形态 | 第22-29页 |
| 一、“新派武侠片”的诞生 | 第22-25页 |
| 二、胡金铨电影对刀剑武侠片动作形态的贡献 | 第25-27页 |
| 三、张彻电影的暴力化“逆流” | 第27-29页 |
| 第三节 1990年代“武侠电影新世纪”刀剑武侠片动作形态的特点 | 第29-32页 |
| 一、全新的人物形象 | 第30-31页 |
| 二、更加注重对动作细节的渲染 | 第31页 |
| 三、“暴雨剪辑”的真正形成 | 第31-32页 |
| 第四节 21世纪“中国式大片”动作形态的“舞蹈化”特征 | 第32-33页 |
| 第五节 刀剑武侠片动作形态去暴力化的发展走向 | 第33-35页 |
| 第三章 延展暴力——拳脚功夫片的动作形态 | 第35-47页 |
| 第一节 1949年诞生的黄飞鸿电影为拳脚功夫片奠定了基本的动作形态 | 第35-36页 |
| 第二节 李小龙开创的“功夫片”动作形态 | 第36-38页 |
| 一、“功夫片”的诞生 | 第36页 |
| 二、李小龙电影动作形态的特点 | 第36-38页 |
| 第三节 刘家良“武师电影”的动作形态 | 第38-39页 |
| 第四节 1980年代内地武打片的动作形态 | 第39-43页 |
| 一、内地自制的武打片动作形态相对粗糙 | 第39-40页 |
| 二、与香港合拍的武打片动作形态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| 第40-42页 |
| 三、1980年代内地武打片动作形态的独特成就 | 第42-43页 |
| 第五节 功夫片动作形态的新发展 | 第43-45页 |
| 第六节 功夫片动作形态的暴力化发展动力 | 第45-47页 |
| 第四章 功夫与笑——功夫喜剧的动作形态 | 第47-52页 |
| 第一节 成龙功夫喜剧的动作形态 | 第47-50页 |
| 一、成龙功夫喜剧风格的摸索期 | 第47-48页 |
| 二、成龙功夫喜剧风格的成形期(滑稽打闹) | 第48页 |
| 三、成龙功夫喜剧动作形态的发展期(杂耍动作) | 第48-49页 |
| 四、成龙功夫喜剧动作形态向动作惊险类型的转变(冒险动作) | 第49-50页 |
| 第二节 功夫喜剧在香港电影中的整体表现 | 第50-52页 |
| 结语 | 第52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59页 |
|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