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以太网的三相电能表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8-14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| ·电子式电能表简介 | 第8-11页 |
| ·电能表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| 第8-9页 |
| ·电子式电能表的基本结构 | 第9-10页 |
| ·电子式电能表的优点 | 第10-11页 |
| ·基于以太网的电表系统的提出 | 第11-13页 |
| ·几种现行的电表集抄方式及其缺点 | 第11页 |
| ·基于以太网的电表系统的优点 | 第11-13页 |
| ·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| 第2章 硬件设计 | 第14-30页 |
| ·电能测量原理 | 第14页 |
| ·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 | 第14-15页 |
| ·工作电源电路 | 第15-17页 |
| ·电能计量芯片 | 第17-20页 |
| ·CS5460A的内部功能结构及工作原理 | 第18-19页 |
| ·采样电路设计 | 第19-20页 |
| ·CPU | 第20-23页 |
| ·AT89S53简介 | 第20-21页 |
| ·AT89S53与CS5460A的硬件电路 | 第21-23页 |
| ·显示电路 | 第23-24页 |
| ·以太网通信模块设计 | 第24-27页 |
| ·ENC28J60简介 | 第24-26页 |
| ·AT89S53与ENC28J60的硬件电路 | 第26-27页 |
| ·硬件的抗干扰设计 | 第27-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| 第3章 软件设计 | 第30-45页 |
| ·软件设计的总体要求和构思 | 第30页 |
| ·CS5460A的相关处理程序 | 第30-33页 |
| ·CS5460A的初始化 | 第30-32页 |
| ·数据采集子程序 | 第32页 |
| ·校准子程序 | 第32-33页 |
| ·ENC28J60的驱动程序 | 第33-37页 |
| ·ENC28J60的初始化 | 第34-35页 |
| ·数据的发送流程 | 第35页 |
| ·数据的接收流程 | 第35-37页 |
| ·SPI串行通信程序 | 第37-42页 |
| ·CS5460A与单片机的SPI串行通信 | 第38-39页 |
| ·ENC28J60与单片机的SPI串行通信 | 第39-42页 |
| ·显示模块子程序 | 第42-43页 |
| ·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4章 嵌入式TCP/IP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5-60页 |
| ·TCP/IP协议概述 | 第45-47页 |
| ·精简TCP/IP协议栈的实现 | 第47-58页 |
| ·以太网帧的结构 | 第47-49页 |
| ·各协议帧的结构及其实现 | 第49-58页 |
| ·协议处理的完整流程 | 第58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5章 上位机管理软件 | 第60-66页 |
| ·管理软件的设计目标 | 第60页 |
| ·上位机的Socket网络编程 | 第60-65页 |
| ·Socket概述 | 第60-62页 |
| ·Socket调用 | 第62页 |
| ·数据报套接字的工作流程 | 第62-64页 |
| ·Socket接收和发送数据 | 第64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6章 总结 | 第66-68页 |
| ·工作的成果 | 第66页 |
| ·工作的不足 | 第66-67页 |
| ·前景与展望 | 第67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| 附录 A ENC28J60的初始化程序 | 第71-74页 |
| 附录 B 显示模块子程序 | 第74-77页 |
| 附录 C 硬件电路图 | 第77-78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