碑石所见明朝至民国时期城固县的水利面貌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绪言 | 第7-13页 |
第一节 选题的因由 | 第7-8页 |
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| 第8-11页 |
一 关于陕南区域社会的研究 | 第8-10页 |
二 对陕南地区水利社会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第三节 本文资料来源与思路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元明时期城固县的堰渠兴修与管理 | 第13-24页 |
第一节 城固县地理空间及水文环境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城固县的堰渠水利及其典型意义 | 第14-18页 |
一 城固县在汉中水利格局中的地位 | 第14-16页 |
二 城固县五门堰与杨填堰 | 第16-18页 |
第三节 地方官绅在堰渠水利兴修与管理中的作用 | 第18-23页 |
一 主持修浚 | 第18-20页 |
二 管理保障 | 第20-21页 |
三 捐资助修 | 第21-23页 |
第四节 对元明时期水利运作一般规则的认识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清代城固县堰渠水利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化 | 第24-43页 |
第一节 清代城固县堰渠水利发展的概况 | 第24-26页 |
一 城固县水利环境的变化 | 第24-25页 |
二 城固县堰渠水利发展总貌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清代城固县堰渠管理组织的结构和管理方式 | 第26-28页 |
第三节 清代城固县堰渠组织的经济运行状况 | 第28-32页 |
一 清初城固县堰渠水利修治成本的加大 | 第28-29页 |
二 城固县水利堰局的经费运筹 | 第29-32页 |
第四节 清代城固县水利管理权的变化趋势 | 第32-40页 |
一 堰渠水利经费的民间化 | 第32-33页 |
二 乡绅取代官府而成为堰渠水利兴修的领导者 | 第33-34页 |
三 地方官府与堰渠组织的矛盾 | 第34-37页 |
四 地方官府维护水利秩序的斗争 | 第37-40页 |
第五节 清代城固县堰渠水利管理权下移的时代背景 | 第40-43页 |
一 国家财政制度变化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二 政府水利官员缺失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民国时期城固县堰渠水利管理的变革 | 第43-51页 |
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对堰渠水利的管理 | 第43-46页 |
一 民国时期农田水利局的设置 | 第43-45页 |
二 堰渠财权的上徼与事权的下移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民国时期城固堰渠水利管理权的迭变 | 第46-48页 |
一 民国战争时期水利管理权的摇摆反复 | 第46-47页 |
二 堰渠水利管理中的军队参与 | 第47-48页 |
第三节 民国时期城固县水神信仰系统的重整 | 第48-49页 |
第四节 “同饮一渠水”:水利共同体的阐释 | 第49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附录 | 第59-72页 |
附录一 本文图表 | 第59-60页 |
附录二 历代碑石情况统计 | 第60-65页 |
附录三 城固县地形图 | 第65-66页 |
附录四 城固县堰渠水利灌溉图 | 第66-72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72-73页 |
后记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