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隐悲剧性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11页 |
1 研究对象与意义 | 第7页 |
2 研究综述 | 第7-9页 |
3 概念说明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罗隐人生悲剧及其性质 | 第11-21页 |
·罗隐的遭际之悲 | 第11-15页 |
·罗隐生平简述 | 第11-12页 |
·罗隐遭际之悲的分析 | 第12-15页 |
·罗隐的主体悲剧性 | 第15-21页 |
·干谒行为与人格尊严 | 第15-17页 |
·《谗书》写作动机与结果的悖反 | 第17-19页 |
·归依钱镠与心力交战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罗隐诗的悲剧性特征 | 第21-33页 |
·罗隐诗分类概述 | 第21-22页 |
·罗隐诗分类统计 | 第21-22页 |
·罗隐诗的三大类型 | 第22页 |
·罗隐诗悲情解读 | 第22-28页 |
·自我身世的悲叹 | 第23-26页 |
·咏史咏物时浓浓的个人悲情 | 第26-28页 |
·罗隐诗悲怨与悲愤的本质分析 | 第28-33页 |
·悲情是罗隐悲剧意识的情绪反应 | 第28-29页 |
·罗隐诗中的悲怨与孤愤 | 第29-31页 |
·罗隐诗的悲怨与悲愤闪现出悲剧精神的折光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《两同书》治世理想折射的悲剧精神 | 第33-43页 |
·《两同书》的治世理想 | 第33-37页 |
·论尊卑贵贱 | 第33-34页 |
·论君人南面之资 | 第34-35页 |
·论君人南面之术 | 第35-37页 |
·《两同书》折射的悲剧精神 | 第37-43页 |
·儒学理想与时代制约 | 第37-39页 |
·预设的读者成为空虚的代码 | 第39-40页 |
·直言敢谏的悲剧精神 | 第40-43页 |
第四章 罗隐笔下的历史及其悲剧性心理探测 | 第43-54页 |
·罗隐笔下的历史 | 第43-49页 |
·怪异的面貌 | 第43-44页 |
·独特的视角和逆向的思维 | 第44-46页 |
·圣化情结的淡化 | 第46-48页 |
·对现实的愤激与抗争 | 第48-49页 |
·悲剧性心理探测 | 第49-54页 |
·知觉与需求的矛盾 | 第50-51页 |
·超稳定心态的断裂 | 第51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后记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