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7页 |
一、选题缘由及意义 | 第10-13页 |
二、研究思路及主要观点 | 第13-15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及理论创新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国共两党制定农业政策的背景分析 | 第17-27页 |
一、殖民主义入侵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的改变 | 第17-21页 |
(一)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| 第17-18页 |
(二) 殖民主义入侵对中国农业经济的沉重打击 | 第18-21页 |
二、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农业危机的表现、成因及解决方式 | 第21-27页 |
(一)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农业危机的主要表现 | 第21-22页 |
(二)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农业危机的成因 | 第22-25页 |
(三)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农业危机的解决方式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农业政策 | 第27-43页 |
一、中国国民党的农地政策 | 第27-32页 |
(一) “平均地权”和“耕者有其田”的农地主张 | 第27-28页 |
(二) 保护地主阶级所有权的农地政策 | 第28-30页 |
(三) 时进时退的农地政策 | 第30-31页 |
(四) 流于空谈的农地政策 | 第31-32页 |
二、中国国民党的农税政策 | 第32-38页 |
(一) 同情农民的农税主张 | 第32-33页 |
(二) 决而未行的农税政策 | 第33-35页 |
(三) 为抗战服务的农税政策 | 第35-37页 |
(四) 言而无信的农税政策 | 第37-38页 |
三、中国国民党的农业租佃政策 | 第38-43页 |
(一) “二五减租”的提出 | 第38-39页 |
(二) 有名无实的农业租佃政策 | 第39-40页 |
(三) 徒具空文的农业租佃政策 | 第40-41页 |
(四) 未能实施的农业租佃政策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农业政策 | 第43-62页 |
一、中国共产党的农地政策 | 第43-52页 |
(一) “耕地农有”的农地主张 | 第43-44页 |
(二) 逐步完善的农地政策 | 第44-48页 |
(三) 循序渐进的农地政策 | 第48-49页 |
(四) “耕者有其田”的农地政策 | 第49-52页 |
二、中国共产党的农税政策 | 第52-57页 |
(一) 力倡减税的农税主张 | 第52页 |
(二) 具有鲜明阶级性的农税政策 | 第52-55页 |
(三)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农税政策 | 第55-57页 |
(四) 合理负担的农税政策 | 第57页 |
三、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租佃政策 | 第57-62页 |
(一) 逐步深化的农业租佃主张 | 第58-59页 |
(二) 合法减租的农业租佃政策 | 第59-60页 |
(三) 合理过渡的农业租佃政策 | 第60-62页 |
第四章 国共两党农业政策的比较分析 | 第62-69页 |
一、国共两党农业政策的相同性 | 第62-65页 |
(一) 都重视制定农业政策 | 第62-63页 |
(二) 都依据政局变化调整农业政策 | 第63-65页 |
二、国共两党农业政策的相异性 | 第65-69页 |
(一) 指导纲领不同 | 第65-66页 |
(二) 阶级基础迥异 | 第66页 |
(三) 侧重点相异 | 第66-67页 |
(四) 实施方式的差异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国共两党农业政策的经验教训 | 第69-80页 |
一、中国共产党农业政策成功的经验 | 第69-74页 |
(一)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原则 | 第69-71页 |
(二) 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 | 第71-72页 |
(三) 满足农民的物质利益需求 | 第72-73页 |
(四) 注重工作方法 | 第73-74页 |
二、中国国民党农业政策失败的教训 | 第74-80页 |
(一) 以民生史观为理论依据 | 第74-75页 |
(二) 以农业改良为核心内容 | 第75-77页 |
(三) 以解决财政收入为目标 | 第77-78页 |
(四) 无有效措施保证政策实施 | 第78-80页 |
第六章 国共两党农业政策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| 第80-91页 |
一、中国共产党的农业政策是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| 第80-85页 |
(一) 中共的农业政策使其社会动员能力发挥到极致,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政治基础 | 第80-82页 |
(二) 中共的农业政策发展了农业生产力,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济基础 | 第82-83页 |
(三) 中共的农业政策完成了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,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社会基础 | 第83-85页 |
二、中国国民党的农业政策是其失去大陆政权的重要因素 | 第85-91页 |
(一) 国民党的农业政策导致农民生活的困苦,使其丧失了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社会动员能力 | 第85-86页 |
(二) 国民党的单纯农业改良政策未能挽救其农业破产的命运,使其丧失了国共政争的物质基础 | 第86-88页 |
(三) 中国国民党的农业政策致使农村社会秩序失控,为农村社会整合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| 第88-91页 |
结语 | 第91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7页 |
后记 | 第97-98页 |
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