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3 文献述评 | 第14-15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9页 |
1.3.1 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3.2 论文的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1.3.3 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3.4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9-25页 |
2.1 EPC总承包概述 | 第19-20页 |
2.1.1 EPC总承包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2 EPC总承包的特点 | 第20页 |
2.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| 第20-22页 |
2.2.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2.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| 第21-22页 |
2.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概述 | 第22-25页 |
2.3.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的概念 | 第22页 |
2.3.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的结构 | 第22-23页 |
2.3.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的特点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识别 | 第25-37页 |
3.1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识别的原则和方法 | 第25-27页 |
3.1.1 风险识别的原则 | 第25页 |
3.1.2 风险识别的方法 | 第25-27页 |
3.2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参考模型的构建 | 第27-33页 |
3.2.1 最高层运作参考模型的构建 | 第27-28页 |
3.2.2 配置层运作参考模型的构建 | 第28-29页 |
3.2.3 流程元素层运作参考模型的构建 | 第29-33页 |
3.3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3.1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来源分析 | 第33页 |
3.3.2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外部风险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3.3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内部风险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基于云模型的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 | 第37-58页 |
4.1 云模型理论 | 第37-39页 |
4.1.1 云模型概述 | 第37页 |
4.1.2 数字特征值 | 第37-38页 |
4.1.3 云发生器 | 第38-39页 |
4.2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9-42页 |
4.2.1 AHP确定主观权重 | 第39-40页 |
4.2.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| 第40-41页 |
4.2.3 综合权重的确定 | 第41-42页 |
4.3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模型 | 第42-43页 |
4.3.1 评语集 | 第42页 |
4.3.2 计算云模型数值特征值 | 第42-43页 |
4.3.3 评判结果的确定 | 第43页 |
4.4 评价模型的实现步骤 | 第43-44页 |
4.5 实例分析 | 第44-58页 |
4.5.1 项目实例 | 第44页 |
4.5.2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4-48页 |
4.5.3 云模型的供应链风险评价 | 第48-58页 |
第五章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的风险控制 | 第58-64页 |
5.1 风险控制方法 | 第58-59页 |
5.2 风险控制措施 | 第59-62页 |
5.2.1 外部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| 第59页 |
5.2.2 计划流程风险控制措施 | 第59-60页 |
5.2.3 采购流程风险控制措施 | 第60页 |
5.2.4 制造流程风险控制措施 | 第60-61页 |
5.2.5 装配流程风险控制措施 | 第61页 |
5.2.6 交付流程风险控制措施 | 第61-62页 |
5.3 F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小区(EPC)项目的风险管理建议 | 第62-6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6.1 结论 | 第64页 |
6.2 展望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附录 A | 第69-71页 |
附录 B | 第71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