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8-11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| 第9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9-11页 |
| 第二章 国内外电信监管发展概况 | 第11-20页 |
| ·中国电信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 | 第11-14页 |
| ·第一阶段(1998 年以前):从政企合一到逐步放松 | 第11页 |
| ·第二阶段(1998 年~2008 年):现代意义的电信监管体制初步形成 | 第11-12页 |
| ·第三阶段(2008 年):新形势下履行政府职能的探索 | 第12-14页 |
| ·其他国家电信监管体制情况与经验 | 第14-18页 |
| ·部分国家电信监管体制概况 | 第14-17页 |
| ·上述国家电信监管体制的共同特征 | 第17-18页 |
| ·对我国电信监管体制的启示 | 第1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8-20页 |
| 第三章 电信监管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9页 |
| ·公共物品理论 | 第20-21页 |
| ·公共选择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·监管的经济利益理论和激励理论 | 第22-24页 |
| ·行政法的基本原理 | 第24-25页 |
| ·竞争法理论 | 第25-26页 |
| ·权利救济理论 | 第26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| 第四章 我国现行电信监管体制分析 | 第29-46页 |
| ·中国现行电信监管体制及特点 | 第29-30页 |
| ·现行电信监管体制对电信业的影响 | 第30-36页 |
| ·推动电信业持续快速发展 | 第30-33页 |
| ·认可分业务经营从而形成的新“寡头垄断” | 第33-35页 |
| ·难以实现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利益平衡 | 第35-36页 |
| ·不能有效应对电信网络安全遇到的挑战 | 第36页 |
| ·现行电信监管体制的问题分析 | 第36-42页 |
| ·电信法未出台导致电信监管缺乏法律基础 | 第36-38页 |
| ·电信监管机构与企业的“脐带”关系仍然存在 | 第38-39页 |
| ·电信监管定位不明确,缺乏有效手段 | 第39-40页 |
| ·电信监管机构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| 第40-41页 |
| ·电信用户缺乏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 | 第41-42页 |
| ·现行体制下的焦点冲突——典型案例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·企业间的冲突导致电信用户利益受损 | 第42-43页 |
| ·案例的启示——电信监管体制的无奈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| 第五章 构建以电信用户为中心的新型电信监管体制 | 第46-53页 |
| ·电信监管体制的重塑 | 第46-47页 |
| ·电信监管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| 第47-48页 |
| ·电信服务行政裁决制度 | 第48-50页 |
| ·有效的监督体系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第六章 推动新型电信监管体制的建立 | 第53-63页 |
| ·加快电信业立法进程,完善法律体系 | 第53-54页 |
| ·在电信法框架下构建新型的电信监管体制 | 第54-61页 |
| ·以服务电信用户为核心的多元化目标 | 第54-55页 |
| ·电信监管的三项基本原则 | 第55-57页 |
| ·划清监管机构的权利界限 | 第57-59页 |
| ·建设符合监管模式的组织机构 | 第59-60页 |
| ·以多种监管方式促进新型监管模式的实现 | 第60-6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| 结束语 | 第63-64页 |
|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