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核桃壳厚薄连锁基因SCAR标记转化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·我国核桃分布状况 | 第11页 |
·四川核桃生产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核桃坚果壳厚分级标准 | 第12页 |
·核桃品种群 | 第12页 |
·核桃优质性指标 | 第12-13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3-21页 |
·RAPD技术原理及特点 | 第13-15页 |
·RAPD技术原理 | 第13页 |
·RAPD扩增原理 | 第13-14页 |
·RAPD检测多态性原理 | 第14页 |
·RAPD标记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·SCAR标记概述 | 第15-18页 |
·SCAR标记原理 | 第15-16页 |
·SCAR标记的用途 | 第16-18页 |
·SCAR标记的优点 | 第18页 |
·基因克隆技术 | 第18-20页 |
·基因克隆概念 | 第18-19页 |
·PCR产物克隆 | 第19-20页 |
·核桃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1页 |
4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1-29页 |
·材料来源 | 第22-23页 |
·主要试剂和设备 | 第2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3-29页 |
·DNA的提取及检测 | 第23-24页 |
·RAPD标记 | 第24-27页 |
·差异条带的再扩增、克隆、鉴定、测序及同源性比较 | 第27-29页 |
·SCAR标记 | 第29页 |
5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8页 |
·DNA纯度和浓度 | 第29-30页 |
·DNA模板的电泳检测 | 第30-31页 |
·RAPD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 | 第31-32页 |
·反应体系的优化 | 第31页 |
·退火温度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·差异性片段的筛选 | 第32-33页 |
·差异性片段的再扩增 | 第33-34页 |
·连接反应体系的建立 | 第34-35页 |
·转化重组子的 PCR鉴定 | 第35页 |
·目的片段序列测定结果及同源性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SCAR标记转化 | 第37-38页 |
6 讨论 | 第38-41页 |
·样品的保存 | 第38-39页 |
·建基因池对材料的要求 | 第39页 |
·DNA提取方法 | 第39页 |
·应用正交实验优化 RAPD反应体系 | 第39-40页 |
·壳厚基因研究 | 第40-41页 |
·RAPD标记的SCAR转化 | 第41页 |
7 展望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