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3-20页 |
·问题提起与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当前国内研究现状与本研究的初步尝试 | 第14-15页 |
·关键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·理论工具及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技术线路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和谐社区与公共责任理论考察 | 第20-30页 |
·关于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建设 | 第20-24页 |
·和谐社会理论溯源及发展 | 第20-22页 |
·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内涵 | 第22-23页 |
·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关于公共责任 | 第24-30页 |
·公共管理理论溯源与发展 | 第24-28页 |
·和谐社区建设中城区政府的公共责任: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| 第30-47页 |
·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及理论认识 | 第30-34页 |
·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现实环境 | 第30-32页 |
·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认识和实践 | 第32-34页 |
·和谐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| 第34-37页 |
·城市社区在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面临新问题 | 第34-35页 |
·新阶段赋予城市社区更多的新任务 | 第35-36页 |
·和谐社区建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欠缺 | 第36-37页 |
·基于城区政府公共责任的原因剖析 | 第37-42页 |
·片面政绩追求导致公共责任理念不清晰 | 第37-39页 |
·管理体制问题导致公共责任体系不健全 | 第39-40页 |
·越位缺位导致公共责任履行存在偏差 | 第40-41页 |
·转型时期的社区变迁导致公共责任内容不断增加 | 第41页 |
·整合机制缺失导致公共责任落实机制亟待创新 | 第41-42页 |
·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公共责任借鉴 | 第42-47页 |
·注重确立民生理念 | 第42-43页 |
·注重发挥慈善和志愿组织等非政府机构作用 | 第43-44页 |
·注重公共财政投入 | 第44-47页 |
第4章 城区政府公共责任回归的创新途径 | 第47-60页 |
·创新社区发展理念 | 第48-50页 |
·以科学的政绩考核强化城区政府公共责任意识 | 第48-49页 |
·推进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| 第49-50页 |
·创新社区管理体制 | 第50-52页 |
·加快城区及街道公共责任体系建设 | 第50-51页 |
·强化社区自治组织的固有属性 | 第51-52页 |
·创新社区服务体系 | 第52-54页 |
·发挥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政府主导作用 | 第52页 |
·构筑和谐社区的公共服务平台 | 第52-53页 |
·提升政府社区服务管理效能 | 第53-54页 |
·创新社区合作机制 | 第54-57页 |
·大力发展社区NGO | 第54-55页 |
·加速社区公营部门的改革 | 第55页 |
·努力培育社区志愿精神和参与意识 | 第55-56页 |
·构建多元合作的社区治理机制 | 第56-57页 |
·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格局 | 第57-60页 |
·飞创新区域性“大党建”工作格局的意义 | 第57-58页 |
·实施区域性“大党建”的现实途径 | 第58-60页 |
第5章 实例分析:崇安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政府公共责任 | 第60-73页 |
·科学政绩考核引导公共责任理念的确立 | 第61-64页 |
·和谐社区示范创建引领公共责任强化落实 | 第64-65页 |
·公共财政致力于社区公共服务投入 | 第65-66页 |
·推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| 第66-68页 |
·党建创新工程促进社会合作与社区和谐 | 第68-73页 |
第6章 结语 | 第73-75页 |
·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| 第73页 |
·客观分析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问题 | 第73页 |
·从落实城区政府公共责任角度探求对策途径 | 第73页 |
·本文的若干观点 | 第73-74页 |
·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绩考核推动城区政府公共责任落实 | 第73-74页 |
·以区域性“大党建”创新社区合作机制 | 第74页 |
·本文存在的局限和努力方向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附录 站前商贸区党建大联盟协议书 | 第79-81页 |
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研究成果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