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页 |
|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9页 |
| ·概述 | 第10-11页 |
| ·IGF-I 的分子结构与特点 | 第11-12页 |
| ·IGF-I 的生理功能 | 第12-16页 |
| ·IGF-I 在实际中的应用 | 第16-19页 |
| 2 CDNA 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与基因克隆 | 第19-22页 |
| ·概念及原理 | 第19-20页 |
| ·RACE 技术的优化 | 第20-21页 |
| ·RACE 在基因克隆上的技术优势及其前景 | 第21-22页 |
| 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染色体生物学中的应用 | 第22-25页 |
| ·FISH 技术的创立和发展 | 第22-23页 |
| ·FISH 技术在染色体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3-25页 |
| 4 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| 第25-30页 |
| ·生物信息学的产生与发展 | 第25-26页 |
| ·生物信息学的研究领域 | 第26-27页 |
| ·生物信息学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| 第27-29页 |
| ·利用NCBI 相关资源电子定位基因 | 第29-30页 |
| ·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趋势 | 第30页 |
|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30-32页 |
| 实验部分 | 第32-65页 |
| 实验一、蒙古马IGF-I 基因的部分CDNA 的克隆 | 第32-47页 |
| 1 实验材料 | 第32-33页 |
| ·菌株和克隆载体 | 第32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2页 |
| ·主要药品及试剂 | 第32页 |
| ·缓冲液及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32-33页 |
| 2 实验方法 | 第33-40页 |
| ·样本的采集 | 第33页 |
| ·RNA 酶的灭活 | 第33页 |
| ·总RNA 的提取 | 第33-34页 |
| ·电泳检测提取总RNA | 第34页 |
| ·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| 第34-35页 |
| ·反转录(RT) | 第35页 |
| ·PCR 反应 | 第35-36页 |
| ·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扩增产物 | 第36页 |
| ·蒙古马IGF-I 基因CDNA 的克隆及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| 第36-40页 |
| ·DNA 序列测定分析 | 第40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4页 |
| ·肝脏总RNA 的提取 | 第40-41页 |
| ·IGF-I 基因扩增结果 | 第41页 |
| ·质粒提取及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| 第41-42页 |
| ·序列测定结果 | 第42页 |
| ·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4 讨论 | 第44-47页 |
| ·实验结果讨论 | 第44-45页 |
| ·试验方法讨论 | 第45-47页 |
| 实验二、蒙古马IGF-I 基因3′末端CDNA 序列的RACE 克隆及序列分析 | 第47-57页 |
| 1 实验材料 | 第47页 |
| ·菌株和克隆载体 | 第47页 |
| ·实验动物组织样 | 第47页 |
| ·主要仪器和设备 | 第47页 |
| ·主要试剂和溶液 | 第47页 |
| 2 实验方法 | 第47-56页 |
| ·实验准备 | 第47-48页 |
| ·3′RACE 程序 | 第48-52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52-56页 |
| 3 讨论 | 第56-57页 |
| ·实验结果讨论 | 第56页 |
| ·实验方法的讨论 | 第56-57页 |
| 实验三、马IGF-I 基因染色体定位 | 第57-65页 |
| 1 马的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 | 第57-58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57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57-58页 |
| 2 荧光原位杂交 | 第58-62页 |
| ·实验用具及材料 | 第59-60页 |
| ·实验方法及步骤 | 第60-61页 |
| ·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3 利用NCBI 相关资源电子定位马的IGF-I 基因 | 第62-64页 |
| 4 讨论 | 第64-65页 |
| ·探针标记 | 第64页 |
| ·外周血样本多次使用的处理 | 第64页 |
| ·GIEMSA 去染色 | 第64页 |
| ·探针和染色体的杂交 | 第64-65页 |
| ·本实验的缺点 | 第65页 |
|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| 第65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4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