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7页 |
1.引言 | 第11-12页 |
2.研究进展 | 第12-27页 |
·菊花的育种目标 | 第12-14页 |
·花期育种 | 第12-13页 |
·花色育种 | 第13页 |
·花型育种 | 第13-14页 |
·株形育种 | 第14页 |
·菊花传统育种及品种改良 | 第14-17页 |
·杂交育种 | 第14-15页 |
·芽变选种 | 第15-16页 |
·辐射育种 | 第16页 |
·组织培养育种 | 第16-17页 |
·航天育种 | 第17页 |
·转基因育种 | 第17-19页 |
·改变花色的转基因 | 第17-18页 |
·改变株型和花型的转基因 | 第18页 |
·改变花期的转基因 | 第18页 |
·提高抗性的转基因 | 第18-19页 |
·菊花转基因的方法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·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| 第19-20页 |
·基因枪法 | 第20页 |
·电击法 | 第20-21页 |
·花粉管通道法 | 第21页 |
·PEG介导转化法 | 第21页 |
·其他转化法 | 第21-22页 |
·海藻糖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7页 |
·海藻糖的应用 | 第22-23页 |
·海藻糖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| 第22-23页 |
·海藻糖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| 第23页 |
·海藻糖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| 第23页 |
·海藻糖在生物制剂保存方面的应用 | 第23页 |
·海藻糖在农业上的应用 | 第23页 |
·海藻糖合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4页 |
·海藻糖合酶基因在植物转基因方面的应用 | 第24-27页 |
第二章 甘菊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 | 第27-37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1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27页 |
·培养基 | 第27-29页 |
·数据统计方法 | 第29页 |
·一般溶液的配制 | 第29页 |
·方法 | 第29-31页 |
·甘菊无菌苗的获得 | 第29页 |
·培养条件 | 第29-30页 |
·甘菊叶盘再生体系的建立 | 第30页 |
·甘菊叶盘再生Km和PPT筛选压力的确定 | 第30-31页 |
2.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6页 |
·甘菊无菌苗的制备 | 第31页 |
·甘菊叶盘再生体系的建立 | 第31-34页 |
·甘菊卡那霉素筛选压的确定 | 第34-35页 |
·甘菊草丁膦筛选压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3.结果与讨论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用农杆菌侵染甘菊的研究 | 第37-59页 |
1.材料和方法 | 第37-44页 |
·材料 | 第37-39页 |
·菌种及载体 | 第37页 |
·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| 第37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7-38页 |
·常用溶液的配制 | 第38-39页 |
·方法 | 第39-44页 |
·目的基因的获得 | 第39-40页 |
·PCR产物的电泳回收(按天根公司的普通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说明书进行) | 第40-41页 |
·PCR扩增产物与pGEM-T载体的连接 | 第41页 |
·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41-42页 |
·pGEM-T载体连接产物的转化 | 第42页 |
·利用菌液PCR初步验证片段和载体是否连接 | 第42页 |
·质粒DNA的提取 | 第42-43页 |
·质粒DNA的酶切验证 | 第43页 |
·DNA测序及用甘油保存菌 | 第43-44页 |
2.载体的构建 | 第44-49页 |
·中间载体的构建 | 第44-45页 |
·pBI121—TPS1载体的构建 | 第45页 |
·最终表达载体pBI121-TPS1-bar的构建 | 第45-47页 |
·最终植物表达载体pBI121-TPS1-bar转化导入农杆菌 | 第47-49页 |
·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的制备 | 第47-48页 |
·农杆菌电击转化 | 第48-49页 |
3 农杆菌介导表达载体侵染甘菊及再生苗的鉴定 | 第49-50页 |
·农杆菌介导表达载体浸染甘菊叶盘 | 第49-50页 |
·植物受体材料的预培养 | 第49页 |
·农杆菌的活化 | 第49页 |
·农杆菌侵染 | 第49页 |
·共培养 | 第49页 |
·分化筛选 | 第49页 |
·植株再生 | 第49-50页 |
4.再生苗的检测 | 第50-51页 |
·甘菊全基因组DNA的提取(CTAB法提取甘菊基因组总DNA) | 第50页 |
·甘菊侵染后再生苗的PCR检测 | 第50-51页 |
5.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9页 |
·目的基因的PCR结果 | 第51-52页 |
·中间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52页 |
·pBI121--TPS1载体的构建结果 | 第52-54页 |
·最终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54-55页 |
·载体导入农杆菌的验证 | 第55-56页 |
·农杆菌侵染后甘菊叶盘的再生情况 | 第56页 |
·甘菊总DNA的提取结果 | 第56-57页 |
·甘菊总DNA的PCR验证 | 第57页 |
·转化苗的表型观察 | 第57-59页 |
全文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0页 |
1.结论 | 第59页 |
2 展望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