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序言 | 第10-23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4-16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6-19页 |
·国内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(类)课程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国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《田径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》的解读 | 第19-23页 |
·田径类课程性质 | 第19-20页 |
·田径类课程目标 | 第20-21页 |
·田径类课程内容 | 第21页 |
·田径类课程教学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田径类课程评价 | 第22-23页 |
2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23-26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3-26页 |
·文献资料法 | 第23页 |
·专家访谈法 | 第23-24页 |
·问卷调查法 | 第24-25页 |
·数理统计法 | 第25页 |
·综合分析法 | 第25-26页 |
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| 第26-50页 |
·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教学时数安排的比较分析 | 第28页 |
·学习评价的比较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执行《指导纲要》现状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执行的整体现状 | 第29-30页 |
·未能完全执行的原因分析 | 第30页 |
·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| 第30-42页 |
·师生对田径类课程的认知 | 第30-31页 |
·师生对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重要性的认识 | 第31页 |
·师生对掌握田径运动技术的态度 | 第31-32页 |
·开设定向越野、野外生活生存课程的情况 | 第32-34页 |
·田径类课程教材使用情况 | 第34-35页 |
·田径类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 | 第35-37页 |
·游戏性、休闲娱乐性跑、跳、投在田径类课程教学中的安排 | 第37页 |
·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现状 | 第37-41页 |
·田径类课程教学条件现状 | 第41-42页 |
·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| 第42-46页 |
·基本情况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所调查的10所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教师对胜任田径类课程教学的自我评 价 | 第43-44页 |
·所调查的 10 所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教师参加定向越野、野外生活生存课 程培训情况及其意愿 | 第44-45页 |
·所调查的10所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教师对田径类课程教学改革态度的自 我评价 | 第45页 |
·影响教师投入田径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因素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学生学习田径类课程的兴趣 | 第46-47页 |
·学生对田径类课程学习现状满意程度的评价 | 第47页 |
·学生获得和巩固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 | 第47-48页 |
·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运动技术的主要途径 | 第48页 |
·学生常采用的学习方法 | 第48-50页 |
4 结论 | 第50-52页 |
5 发展对策 | 第52-58页 |
·优化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,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| 第52-54页 |
·构建具有特色的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| 第52-53页 |
·适应中、小学《课程标准》的需要 | 第53页 |
·充分发挥田径类课程的功能和作用 | 第53-54页 |
·创新教学方法,转变学习方式 | 第54-55页 |
·更新教育理念,转变教学模式 | 第54页 |
·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| 第54-55页 |
·加强现代教学方法在田径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| 第55页 |
·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应用,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| 第55页 |
·建立多元化、合理化与科学化的田径类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| 第55-56页 |
·加强田径类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| 第56-57页 |
·转变思想,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| 第56-57页 |
·建立完善的培训、进修制度,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| 第57页 |
·拓展多元教学渠道,转变学生学习方式,努力改善学生学习田径类课程的现状 | 第57-58页 |
6 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7 附件 | 第62-68页 |
8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8-69页 |
9 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