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研究生教育论文

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1章 引言第10-18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·研究现状及相关述评第11-14页
     ·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我国专业学位的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·主要概念界定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学术性学位第14页
     ·专业学位第14页
     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相关要素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思路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16页
     ·基本内容第16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6-18页
第2章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历史沿革第18-26页
   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起源第18页
   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概况第18-20页
   ·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概况第20-26页
     ·学位在我国的发展第20页
     ·专业学位在我国的发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我国教育硕士的发展概况第21-23页
     ·我国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总体情况简述第23-26页
第3章 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素解读第26-38页
   ·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第26-30页
   ·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入学形式第30-31页
   ·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第31-37页
     ·课程设置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师资要求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管理体系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培养方式和培养年限第35-37页
   ·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评价第37-38页
第4章 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8-46页
   ·培养目标单一,统一性有余而个性化不足第38-39页
   ·招生方式不灵活,部分院校片面追求利润第39-40页
   ·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,实践性课程比重较小第40-42页
     ·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,基础必修课程占有比重过大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教育硕士教材建设速度较慢,实践性课程较少第41-42页
   ·师资学术化倾向严重,鼓励机制未建立第42页
     ·教育硕士指导教师大多是由学术性学位的导师衍生而来第42页
     ·对教育硕士教学的重视不足,缺乏鼓励措施第42页
   ·教学方式单一,实践教学比重小,教学设施不完备第42-44页
     ·教学方式单一,理论教学方式占主导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理论与实践脱节第43页
     ·案例教学运用困难重重第43页
     ·教学设施有待发展第43-44页
   ·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尚不健全第44-46页
     ·激励机制匮乏,教师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第44页
     ·教学评估系统和评估机制不完善第44页
     ·教育硕士研究生对管理的参与度低第44-45页
     ·质量管理松散、竞争实力下降第45-46页
第5章 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第46-52页
   ·转变思想观念,调整培养目标定位第46页
   ·扩大培养院校自主权,采用灵活的招生制度第46-48页
     ·改革单一的招生制度,采取多样化录取标准第47页
     ·加大培养院校的自主性,扩大生源范围第47页
     ·加强培养单位的自律性,保证生源质量第47-48页
   ·调整课程设置的结构,加强其实践性第48-49页
     ·课程设置结构调整第48页
     ·突出案例教学第48-49页
     ·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第49页
   ·改善教师结构,建立健全教育硕士教师管理体系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明确"双师型"教师定位,加大对"双师型"的培训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切实做好校内外双导师制的工作第50页
     ·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50页
   ·建立健全教育硕士质量保障体系第50-52页
     ·保证教育硕士中期考核与学位论文的质量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加强对教育硕士的质量监督第51页
     ·注重教育硕士质量反馈机制的建立第51-52页
结语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5页
致谢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参与社团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--以河北大学为例
下一篇:本科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模式建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