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《新潮》杂志的“三重世界”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9-12页 |
第1章 《新潮》研究概述 | 第12-19页 |
·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《新潮》文本的基本情况 | 第14-15页 |
·"新潮社"组织成员 | 第15-19页 |
·"新潮社"成员身份 | 第15-16页 |
·成员的教育背景 | 第16-17页 |
·师辈的潜在影响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《新潮》的思想世界:对启蒙的深化 | 第19-31页 |
·一个新的视角 | 第19-23页 |
·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| 第23-25页 |
·对《新潮》关注焦点的再认识 | 第25-31页 |
·人生问题 | 第25-26页 |
·社会—政治问题 | 第26-28页 |
·国民性问题 | 第28-31页 |
第3章 《新潮》的学术世界:另一种道路的尝试 | 第31-43页 |
·学术化的基本风貌 | 第31-33页 |
·学术化的两个表现:言说方式与比较的方法 | 第33-37页 |
·言说方式 | 第33-35页 |
·比较的方法 | 第35-37页 |
·学术化道路的三个层面 | 第37-43页 |
·以哲学改变思想 | 第37-38页 |
·科学地看待人的精神世界 | 第38-40页 |
·整理国故 | 第40-43页 |
第4章 《新潮》的文学世界:必要的代际过渡 | 第43-56页 |
·语言革新的"疯语者" | 第44-46页 |
·文学研究的探索者 | 第46-49页 |
·文学创作的拓荒者 | 第49-56页 |
·文学"问题"意识的发轫 | 第50-51页 |
·人物形象的开掘 | 第51-53页 |
·对"死亡"的关注 | 第53-54页 |
·体式创新的尝试 | 第54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