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树梅心性论分析
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牛树梅生平简介及论文意义 | 第9-13页 |
| 第一节 牛树梅生平简介 | 第9-11页 |
| 第二节 论文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0页 |
| 第一节 宋明理学家关于心性的论述 | 第13-15页 |
| 一、朱熹心性论 | 第13-14页 |
| 二、王阳明关于心性的观点 | 第14-15页 |
| 三、李颙的"正人心,救学术"思想 | 第15页 |
| 第二节 现代学者对心性的论述 | 第15-20页 |
| 一、近当代学者对牛树梅思想的评价 | 第18-19页 |
| 二、作者的研究视角 | 第19-20页 |
| 第三章 牛树梅论"心"、"性" | 第20-35页 |
| 第一节 牛树梅论"心" | 第20-29页 |
| 一、"仁者真心也" | 第20-22页 |
| 二、"心之静机迎之,方可无差;心无别事,故灵" | 第22-24页 |
| 三、养心之法 | 第24-27页 |
| 四、"一分戒惧,必有一分畅适" | 第27-29页 |
| 第二节 牛树梅论"性" | 第29-33页 |
| 一、"性善即为发良知" | 第29-31页 |
| 二、"忠孝节义,天之性也" | 第31-32页 |
| 三、养性之处 | 第32-33页 |
| 第三节 对牛树梅心性论的评价 | 第33-35页 |
| 第四章 牛树梅哲学思想总体评价 | 第35-40页 |
| 附录 | 第40-58页 |
| 附录一 牛树梅其他思想概述 | 第40-50页 |
| 一、政治思想 | 第40-44页 |
| 二、教育思想 | 第44-45页 |
| 三、牛树梅思想中的"天" | 第45-48页 |
| 四、牛树梅其他思想大略 | 第48-50页 |
| 附录二 牛树梅年谱及后世部分家谱 | 第50-54页 |
| 附录三 牛树梅师友一览表 | 第54-56页 |
| 附录四 牛树梅门徒一览表 | 第56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