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8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| 第10-13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 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二、关于女性主体意识的理论研究 | 第13-15页 |
(一) 国外学者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理论研究 | 第13-14页 |
(二) 国内学者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三、研究视角与方法 | 第15-18页 |
(一) 研究视角 | 第15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第一章 80后女性作家的文学内涵及其特征 | 第18-24页 |
第一节 80后的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一、80后概念的由来及其界定 | 第18页 |
二、80后的普遍性格特征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80后女性作家代表和作品 | 第19-21页 |
一、张悦然简介 | 第19-20页 |
二、春树简介 | 第20-21页 |
三、蒋方舟简介 | 第21页 |
第三节 80后女性文学的内涵及其时代特征 | 第21-24页 |
一、女性文学的定义 | 第21-22页 |
二、80后女性文学的特征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特征与表现 | 第24-30页 |
第一节 女性的自我观察 | 第24-26页 |
一、自我生理方面的关注和叙述 | 第24-25页 |
二、自我心理方面的感受和提升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女性的自我规范 | 第26-28页 |
一、女性情感观的自我规范 | 第26-27页 |
二、女性道德观的自我规范 | 第27-28页 |
第三节 女性的自我创造 | 第28-30页 |
一、经济上的独立是女性解放的关键 | 第28-29页 |
二、内在精神意识的自由独立是女性自我创造的表征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张扬的评价及其成因 | 第30-42页 |
第一节 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评价 | 第30-35页 |
一、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张扬的积极意义在于女性追求自我解放 | 第30-33页 |
二、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张扬的错位是女性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| 第33-35页 |
第二节 80后女性文学主体意识呈现的成因 | 第35-42页 |
一、全球化提供资源共享及形成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特征 | 第35-38页 |
二、现代女性发挥人的主体性特征成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的主要内容 | 第38-39页 |
三、中国女性生存的社会环境为80后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的呈现提供现实素材 | 第39-42页 |
第四章 未来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社会学思考 | 第42-54页 |
第一节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 | 第42-46页 |
一、两性平等是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体现的基础 | 第42-43页 |
二、社会参与是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体现的核心内容 | 第43-44页 |
三、对话沟通的形式促使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更好的发挥 | 第44-46页 |
第二节 增强女性主体意识的途径正确引导女性主体意识的发挥 | 第46-54页 |
一、增强女性主体意识的认同感 | 第46-49页 |
二、优化女性主体意识的社会发展环境 | 第49-50页 |
三、提高女性社会责任感 | 第50-54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