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4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39页 |
| ·气体传感器概述 | 第14-17页 |
| ·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 | 第17-29页 |
| ·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气敏机理 | 第18-21页 |
| ·提高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气敏性能方法 | 第21-26页 |
| ·气敏元件的制备及其测试方法 | 第26-29页 |
| ·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| 第29-35页 |
| ·沉淀法 | 第29-30页 |
| ·水解法 | 第30-31页 |
| ·溶胶凝胶法 | 第31页 |
| ·水热法及溶剂热法 | 第31-33页 |
| ·微乳液法 | 第33-34页 |
| ·模板法 | 第34页 |
| ·有机配合物前驱体法 | 第34-35页 |
| ·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的形貌调控及影响因素 | 第35-37页 |
| ·溶液过饱和度的影响 | 第36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| 第36页 |
| ·pH 的影响 | 第36页 |
| ·温度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杂质的影响 | 第37页 |
| ·模板的影响 | 第37页 |
| ·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| 第37-39页 |
| ·选题依据 | 第37-38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38-39页 |
| 第二章 ZnO 微/纳米结构的控制合成、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 | 第39-48页 |
| ·引言 | 第39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39-43页 |
| ·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39-40页 |
| ·ZnO 的制备 | 第40-41页 |
| ·合成材料的表征 | 第41页 |
| ·气敏元件制作与气敏性能的测试 | 第41-4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3-47页 |
| ·ZnO 的结构和形貌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·ZnO 的气敏性能 | 第46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三章 SnO_2–ZnO 的制备、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 | 第48-56页 |
| ·引言 | 第48-49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9-50页 |
| ·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49页 |
| ·SnO_2–ZnO 的制备 | 第49-50页 |
| ·合成材料的表征 | 第50页 |
| ·气敏元件的制作与气敏性能的测试 | 第5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5页 |
| ·SnO_2–ZnO 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SnO_2–ZnO 的气敏性能 | 第51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四章 Fe–ZnO 的制备、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 | 第56-66页 |
| ·引言 | 第56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56-57页 |
| ·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56-57页 |
| ·Fe–ZnO 的制备 | 第57页 |
| ·合成材料的表征 | 第57页 |
| ·气敏元件的制作与气敏性能的测试 | 第57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4页 |
| ·Fe–ZnO 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| 第57-62页 |
| ·Fe–ZnO 的气敏性能 | 第62-6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| 第五章 立方相 In_20_3纳米颗粒的制备、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 | 第66-74页 |
| ·引言 | 第66-67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67-69页 |
| ·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67-68页 |
| ·In_20_3 纳米颗粒的制备 | 第68页 |
| ·合成材料的表征 | 第68页 |
| ·气敏元件的制作与气敏性能的测试 | 第68-69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69-73页 |
| ·In_20_3 纳米颗粒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·In_20_3 纳米颗粒的气敏性能 | 第70-7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| 第六章 刚玉型 In_20_3微米花的水热法制备、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 | 第74-85页 |
| ·引言 | 第74-75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75-76页 |
| ·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75页 |
| ·刚玉型In_20_3 微米花的制备 | 第75页 |
| ·材料的表征 | 第75页 |
| ·气敏元件的制作与气敏性能的测试 | 第75-76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76-84页 |
| ·刚玉型In_20_3 微米花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| 第76-77页 |
| ·D-果糖对In_20_3 结构与形貌的影响 | 第77-79页 |
| ·尿素对In_20_3 结构与形貌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In_20_3 结构与形貌的影响 | 第80-81页 |
| ·刚玉型In_20_3 微米花的气敏性能 | 第81-8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| 第七章 刚玉型 In_20_3微米花的溶剂热法制备及表征 | 第85-94页 |
| ·引言 | 第85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85-87页 |
| ·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85-86页 |
| ·刚玉型In_20_3 微米花的制备 | 第86-87页 |
| ·材料的表征 | 第87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87-92页 |
| ·In_20_3 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| 第87-89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样品结构与形貌的影响 | 第89-91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样品结构与形貌的影响 | 第91-9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2-94页 |
| 第八章 稀土掺杂刚玉型 In_20_3纳米线的制备和表征 | 第94-102页 |
| ·引言 | 第94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94-95页 |
| ·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94-95页 |
| ·刚玉型In_20_3 纳米线的制备 | 第95页 |
| ·合成材料的表征 | 第95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95-101页 |
| ·乙酰丙酮盐为原料所制得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| 第95-97页 |
| ·氯化盐为原料所制得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| 第97-10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|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2-105页 |
| ·本论文结论 | 第102-104页 |
| ·特色与创新之处 | 第104页 |
| ·展望 | 第104-10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5-119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19-121页 |
| 致谢 | 第121-122页 |
| 附件 | 第1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