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会计论文--会计学论文

德国“双元制”教育在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借鉴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目录第7-10页
一、绪论第10-24页
 (一) 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1. 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2. 研究意义第11页
 (二) 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1-14页
  1. 人力资本理论第11-12页
  2. 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12-13页
  3. 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理论第13-14页
 (三) 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-22页
  1. 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第14-16页
  2. 国内关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第16-17页
  3. 国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第17-22页
 (四) 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2-24页
  1. 研究思路第22页
  2. 主要研究方法第22-24页
二、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第24-34页
 (一) 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第24-26页
 (二) 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设置第26-27页
 (三) 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第27页
 (四) 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实践环节问题第27-31页
  1. 会计实践教学的教育观念落后第27-28页
  2. 会计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环境欠完善第28-29页
  3. 会计实践教材不合理第29-31页
 (五) 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师资第31-34页
  1. “双师型”专业教师数量不足,实践经历缺乏,实践动手能力欠缺第31页
  2. 高学位会计教师明显不足第31-32页
  3. 高职院校很多会计教师只重“科研”,忽视“教学”第32页
  4. 教师来源渠道单一第32页
  5. 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第32-33页
  6. 高职会计教师的报酬偏低第33-34页
三、德国“双元制”教育的特点及优势第34-47页
 (一) 德国“双元制”教育的概念第34-35页
  1. 德国“双元制”教育的概念第34页
  2. 德国“双元制”教育的体系结构第34-35页
 (二) 德国“双元制”教育的特点及优势第35-47页
  1. “双元制”教育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第35-37页
  2. “双元制”教育采用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第37页
  3. “双元制”教育开展的行动导向教学第37-39页
  4. “双元制”教育的培养途径第39-40页
  5. “双元制”教育的师资第40-41页
  6. “双元制”教育以客观需求为标准的考试考核体系第41-43页
  7. “双元制”教育的法律法规保障第43-44页
  8. “双元制”教育的经费来源第44-47页
四、借鉴“双元制”教育构建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第47-56页
 (一) 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第47页
 (二) 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体系第47-49页
  1. 优化、重组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结构第48页
  2. 建立定期下企业调查与访谈的制度第48页
  3. 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质量,并制定相应的制度第48-49页
 (三) 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第49-51页
  1. 精心设计,提出项目任务第49页
  2. 适时引导,分析项目要素第49-50页
  3. 互动合作,完成项目计划第50页
  4. 汇报评价,体验成功快乐第50-51页
 (四) 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第51页
 (五) 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途径第51-52页
 (六) 高职会计教育的师资保障第52-56页
  1. 确立高职会计“双师型”教师的培养目标第53页
  2. 选择有效的培养模式第53-54页
  3. 大力发展兼职兼职教师队伍第54-56页
五、结论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PSD激光三角法测量扬声器薄壳振动模态
下一篇:有效教学视域下高职会计教师知识结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