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43页 |
·α,β不饱和醛加氢概述 | 第16-20页 |
·α,β-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的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影响α,β-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的关键因素 | 第17-19页 |
·α,β-不饱和醛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模式 | 第17-18页 |
·α,β不饱和醛加氢反应中的位阻效应 | 第18-19页 |
·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的特征 | 第19页 |
·α,β-不饱和醇的生产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用于α,β-不饱和醛气固相加氢的催化剂 | 第20-21页 |
·Pd、Ni、Co和Cu催化剂 | 第20-21页 |
·其它金属催化α,β-不饱和醛加氢 | 第21页 |
·Au催化α,β不饱和醛加氢 | 第21-25页 |
·Au催化剂的主要应用领域 | 第22-23页 |
·低温CO催化氧化 | 第22页 |
·选择性加氢反应 | 第22页 |
·选择性氧化反应 | 第22页 |
·低温水煤气转换反应 | 第22-23页 |
·影响Au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因素 | 第23-25页 |
·制备方法对Au催化剂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载体类型对Au催化剂的影响 | 第24页 |
·Au晶粒形貌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| 第24页 |
·预处理条件对Au催化剂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Pt催化巴豆醛加氢 | 第25-27页 |
·Pt催化剂概况 | 第25页 |
·影响Pt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因素 | 第25-27页 |
·Pt粒子大小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Pt粒子形貌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Pt前躯体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载体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·载体类型对选择性加氢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传统氧化物载体 | 第27页 |
·SnO_2和ZnO载体 | 第27-28页 |
·还原性载体 | 第28页 |
·铈基稀土类载体 | 第28页 |
·铈基稀土类载体的制备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29-33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9-31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31-33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33-43页 |
第二章 改进柠檬酸溶胶-凝胶法制备铈基氧化物 | 第43-66页 |
·改进柠檬酸溶胶-凝胶法制备Ce_(0.8)Pr_(0.2)O_Y固溶体 | 第43-5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3-45页 |
·Ce_(0.8)Pr_(0.2)O_Y固溶体的制备 | 第43-44页 |
·Ce_(0.8)Pr_(0.2)O_Y固溶体的表征 | 第44-45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1页 |
·中间体混合物的热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Ce_(0.8)Pr_(0.2)O_Y固溶体的XRD表征 | 第46-48页 |
·Ce_(0.8)Pr_(0.2)O_Y固溶体的Raman表征 | 第48-49页 |
·Ce_(0.8)Pr_(0.2)O_Y固溶体的TEM表征 | 第49页 |
·Ce_(0.8)Pr_(0.2)O_Y固溶体的BET表征 | 第49-50页 |
·改进方法制备Ce_(0.8)Pr_(0.2)O_Y固溶体的可能路线 | 第50-51页 |
·碳化温度对Ce_(0.8)Zr_(0.2)O_2固溶体本征性质的影响 | 第51-6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1-52页 |
·Ce_(0.8)Zr_(0.2)O_2固溶体的制备 | 第51-52页 |
·Ce_(0.8)Zr_(0.2)O_2固溶体的表征 | 第52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2-59页 |
·碳化中间体的热分析表征 | 第52-54页 |
·Raman和XRD表征 | 第54-57页 |
·TEM和SEM表征 | 第57-59页 |
·BET表征 | 第59页 |
·讨论部分 | 第59-61页 |
·颗粒团聚对Ce_(0.8)Zr_(0.2)O_2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碳化中间体中Ce_(0.8)Zr_(0.2)O_2氧化物的晶化度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·Ce_(0.8)Zr_(0.2)O_2固溶体的孔结构形成原因 | 第61页 |
·本章主要结论 | 第61-63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第三章 铈基氧化物负载Au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 | 第66-90页 |
·Au/CeO_2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 | 第67-7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7-69页 |
·Au/CeO_2催化剂的制备 | 第67页 |
·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| 第67-68页 |
·催化剂的巴豆醛加氢评价 | 第68-69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9-79页 |
·Au/CeO_2催化剂表征 | 第69-72页 |
·Au/CeO_2催化剂上巴豆醛加氢的一般特征 | 第72-74页 |
·Au负载量对Au/CeO_2催化剂上巴豆醛加氢的影响 | 第74-77页 |
·反应温度对Au/CeO_2催化剂上巴豆醛加氢的影响 | 第77页 |
·还原温度对Au/CeO_2催化剂上巴豆醛加氢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·影响Au/CeO_2催化剂上巴豆醛加氢的其它因素 | 第78-79页 |
·Au/Ce_xZr_(1-x)O_2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 | 第79-8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79页 |
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79页 |
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79页 |
·催化剂的评价 | 第79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79-87页 |
·载体及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表征 | 第79-82页 |
·Au/Ce_(1-x)Zr_xO_2催化剂上的巴豆醛加氢 | 第82-83页 |
·载体组成对Au/Ce_xZr_(1-x)O_2催化剂的影响 | 第83-85页 |
·还原温度对Au/Ce_(0.8)Zr_(0.2)O_2催化剂的影响 | 第85页 |
·反应温度对Au/Ce_(0.8)Zr_(0.2)O_2催化剂的影响 | 第85-86页 |
·Au/Ce_(0.8)Zr_(0.2)O_2催化剂的高温寿命测试 | 第86-87页 |
·本章主要结论 | 第87-88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88-90页 |
第四章 铈基氧化物负载Pt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 | 第90-106页 |
·Pt/CeO_2催化巴豆醛加氢的机理研究 | 第90-10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90-91页 |
·Pt/CeO_2催化剂的制备 | 第90页 |
·Pt/CeO_2催化剂的表征 | 第90-91页 |
·Pt/CeO_2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| 第91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91-100页 |
·Pt/CeO_2催化剂的表征 | 第91-93页 |
·Pt/CeO_2催化剂对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的一般性质 | 第93-94页 |
·还原温度对Pt/CeO_2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94-96页 |
·Ce的可变价态对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的影响 | 第96-98页 |
·Pt粒子大小对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的影响 | 第98-99页 |
·Pt/CeO_2催化剂的失活机理 | 第99-100页 |
·Pt/Ce_xSm_(1-x)O_(2-δ)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研究 | 第100-10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00页 |
·Pt/Ce_xSm_(1-x)O_(2-δ)催化剂的制备 | 第100页 |
·Pt/Ce_xSm_(1-x)O_(2-δ)催化剂的表征和评价 | 第100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00-103页 |
·Pt/Ce_(0.8)Sm_(0.2)O_(2-δ)催化剂上巴豆醛选择性加氢 | 第100-102页 |
·载体组成对Pt/Ce_xSm_(1-x)O_(2-δ)催化剂的影响 | 第102页 |
·焙烧温度对Pt/Ce_(0.8)Sm_(0.2)O_(2-δ)催化剂的影响 | 第102页 |
·还原温度对Pt/Ce_(0.8)Sm_(0.2)O_(2-δ)催化剂的影响 | 第102-103页 |
·本章主要结论 | 第103-105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105-106页 |
第五章 非铈基氧化物负载Au与Pt催化巴豆醛加氢 | 第106-126页 |
·Au/TiO_2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 | 第106-116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06-107页 |
·Au/TiO_2催化剂的制备 | 第106-107页 |
·催化剂表征 | 第107页 |
·催化剂评价 | 第10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07-116页 |
·TiO_2载体和Au/TiO_2催化剂的物化性质 | 第107-110页 |
·Au/TiO_2催化剂上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 | 第110-111页 |
·TiO_2晶相结构对Au/TiO_2催化性能影响 | 第111-113页 |
·H_2还原温度对Au/TiO_2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113-115页 |
·空速对Au/TiO_2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115-116页 |
·Pt/Pr_6O_(11)催化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 | 第116-12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16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16-121页 |
·Pt/Pr_6O_(11)催化剂上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 | 第116-117页 |
·还原温度对Pt/Pr_6O_(11)催化剂上巴豆醛加氢的影响 | 第117-118页 |
·Pt/Pr_6O_(11)催化剂上TPR表征 | 第118-119页 |
·Pt/Pr_6O_(11)催化剂上FTIR表征 | 第119-120页 |
·Pt/Pr_6O_(11)催化剂上Raman表征 | 第120-121页 |
·本章主要结论 | 第121-123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123-126页 |
致谢 | 第126-127页 |
研究生期间发表(或撰写)论文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