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·国内产业结构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产业结构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对国内外产业结构研究现状的评述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、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·结构框架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·本文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·立足于循环经济进行指标构建 | 第18页 |
·应用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| 第18-20页 |
2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理论分析 | 第20-26页 |
·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20-21页 |
·循环经济的概念 | 第20页 |
·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1页 |
·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与发展趋势 | 第21-23页 |
·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简介 | 第21-22页 |
·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发展趋势 | 第22-23页 |
·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| 第23-26页 |
·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| 第23-25页 |
·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特征 | 第25-26页 |
3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6-32页 |
·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| 第26页 |
·需求效益性原则 | 第26页 |
·动态优化原则 | 第26页 |
·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原则 | 第26页 |
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6-32页 |
·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指标构建 | 第26-27页 |
·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指标构建 | 第27-28页 |
·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化指标构建 | 第28-32页 |
4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杭、甬两地进行案例分析 | 第32-47页 |
·层次分析法介绍 | 第32-34页 |
·来源和原理 | 第32页 |
·AHP 法的特点 | 第32页 |
·AHP 法的具体步骤 | 第32-34页 |
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产业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| 第34-47页 |
·实证对象的选择 | 第34-35页 |
·层次分析法框架的搭建 | 第35-37页 |
·指标权重的赋予 | 第37-42页 |
·对宁波、杭州的评估和测度 | 第42-43页 |
·评估指标值数据分析 | 第43-47页 |
5 对杭、甬两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政策建议 | 第47-51页 |
·创造人才集聚平台,开创科技创新局面 | 第47-48页 |
·深化改革,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 | 第48-49页 |
·促进产业融合,积极引导静脉产业的发展 | 第49页 |
·明确城市定位,尽力避免产业同构,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| 第49-51页 |
结束语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附录 原始数据 | 第57-58页 |
续附录 原始数据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