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红小说的空间书写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《生死场》的空间书写 | 第10-22页 |
一、 空间并置 | 第10-13页 |
二、 空间与女性身体 | 第13-18页 |
(一) 女性的空间与身体 | 第13页 |
(二) 《生死场》中的空间与女性的身体 | 第13-18页 |
三、 意象反复 | 第18-19页 |
四、 《生死场》的绘画性 | 第19-20页 |
五、 隐而不露的“时间”与文本的“断裂”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《呼兰河传》的空间书写 | 第22-28页 |
一、 乡镇的空间 | 第22-24页 |
(一) 乡镇空间与中国现代文学 | 第22-23页 |
(二) “呼兰河镇”的乡镇空间 | 第23-24页 |
二、 鲁迅与萧红的“故乡”比较 | 第24-27页 |
(一) “故乡”与国家 | 第24-25页 |
(二) 鲁迅与萧红故乡空间书写 | 第25-27页 |
三、 精神的寄托之处——“后花园”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蹈于死亡之上的超越性空间 | 第28-34页 |
一、 抗死到乐死 | 第28-30页 |
二、 死亡之上的诗意空间——《小城三月》 | 第30-31页 |
三、 死亡之上的通明空间——《红玻璃的故事》 | 第31-34页 |
结语 | 第34-35页 |
注释 | 第35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39-40页 |
致谢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