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ARM7/uClinux的JVM移植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目标平台的选择 | 第10-11页 |
·Java虚拟机的选择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5-16页 |
·论文的组织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JVM技术研究 | 第17-27页 |
·平台无关的分析 | 第17-20页 |
·JVM执行程序的过程 | 第17-18页 |
·JVM统一的体系结构 | 第18-19页 |
·建立JVM运行时数据区 | 第19-20页 |
·JVM的实现分析 | 第20-24页 |
·类装载器 | 第21-22页 |
·本地方法接口 | 第22-24页 |
·执行引擎核心 | 第24页 |
·JVM运行实例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目标系统分析 | 第27-39页 |
·Kaffe的总体分析 | 第27页 |
·Kaffe源码的组织结构 | 第27-29页 |
·Kaffe虚拟机的运行过程 | 第29-35页 |
·虚拟机的初始化 | 第29-30页 |
·类的装载及验证 | 第30-32页 |
·程序的执行过程 | 第32-33页 |
·解释器的运行 | 第33-35页 |
·目标平台差异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指令集带来的差异 | 第35-36页 |
·CPU核心的不同 | 第36页 |
·无MMU的相关处理 | 第36-37页 |
·对FPU的不同处理 | 第37页 |
·Java API技术的使用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Kaffe的移植过程 | 第39-57页 |
·Kaffe INTRP引擎的移植 | 第39-47页 |
·Config文件的增加 | 第39-41页 |
·Thread子系统的建立 | 第41-43页 |
·QuickLock子系统的完善 | 第43-45页 |
·sysdepCallMethod()函数的修改 | 第45-47页 |
·Kaffe JIT引擎的移植 | 第47-54页 |
·trampoline()机制的调用 | 第48-50页 |
·相关配置文件的修改 | 第50-53页 |
·信号和异常的处理 | 第53-54页 |
·指令缓存的刷新 | 第54页 |
·寄存器和接口的使用 | 第54页 |
·不同FPU在系统中的实现 | 第54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编译安装及结果分析 | 第57-66页 |
·Kaffe的交叉编译配置 | 第57-59页 |
·交叉编译的准备 | 第57-59页 |
·所需的类库文件 | 第59页 |
·Kaffe的交叉编译过程 | 第59-63页 |
·uC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 | 第60-61页 |
·宿主机Java环境的安装 | 第61页 |
·Kaffe的编译过程 | 第61-63页 |
·移植结果分析 | 第63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