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4-6页 |
| 引言 | 第6-8页 |
| 1 “临界迷惘”的概念体系 | 第8-16页 |
| ·“临界迷惘”的时代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“临界迷惘”的概念阐释 | 第9-16页 |
| 2 树欲静而风不止:菲茨杰拉德的优雅与挣扎 | 第16-27页 |
| ·美国“梦”——渴求优雅的挣扎 | 第16-17页 |
| ·菲茨杰拉德其人之“临界迷惘”状态 | 第17-19页 |
| ·“究竟该做什么?”——动态的迷惘与静态的不迷惘 | 第19-27页 |
| 3 醉卧沙场君莫笑:雷马克的坚强与脆弱 | 第27-37页 |
| ·德国“梦”——故作坚强的脆弱 | 第27-28页 |
| ·雷马克其人之“临界迷惘”状态 | 第28-29页 |
| ·“究竟该怎样做?”——内在的迷惘与外在的不迷惘 | 第29-37页 |
| 4 假作真时真亦假:哈谢克的顺从与叛逆 | 第37-45页 |
| ·捷克“梦”——看似顺从的叛逆 | 第37-38页 |
| ·哈谢克其人之“临界迷惘”状态 | 第38-40页 |
| ·“做得究竟对不对?”——反常的迷惘与正常的不迷惘 | 第40-45页 |
| 5 清醒的迷惘者之梦 | 第45-48页 |
| ·三位作家“临界迷惘”的比较 | 第45-46页 |
| ·“临界迷惘”研究的现实意义 | 第46-48页 |
| 结论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