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6页 |
导论 | 第16-32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6-18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8-29页 |
三、本论文总体思路及逻辑结构 | 第29-32页 |
第一章 自由的历史追问 | 第32-59页 |
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自由幻相 | 第32-40页 |
一、必然中的自由 | 第32-33页 |
二、理念中的自由 | 第33-36页 |
三、德性自由 | 第36-37页 |
四、个体自由 | 第37-40页 |
第二节 中世纪上帝之国的自由 | 第40-43页 |
一、上帝观念:奥古斯丁对柏拉图理念自由的借用 | 第40-42页 |
二、阿奎那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自由 | 第43-59页 |
一、霍布斯:免于死亡的自由 | 第43-45页 |
二、洛克:追求财产欲望的自由 | 第45-48页 |
三、卢梭:自然情感的自由 | 第48-49页 |
四、康德:意志普遍立法的自由 | 第49-52页 |
五、黑格尔:自在而自为的自由 | 第52-59页 |
第二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成 | 第59-86页 |
第一节《博士论文》:对人类意志自由的探索 | 第59-62页 |
第二节《莱茵报》时期:出版自由——意志自由的现实转向 | 第62-64页 |
第三节《德法年鉴》时期:马克思自由观的深化 | 第64-71页 |
一、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的解构 | 第65-67页 |
二、“政治解放”与“人类解放” | 第67-71页 |
第四节 异化劳动:马克思对工人阶级自由状况的经济学考察 | 第71-77页 |
一、自由自觉的劳动――人的类本质 | 第71-72页 |
二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批判 | 第72-76页 |
三、实践概念的萌芽 | 第76-77页 |
第五节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》 | 第77-79页 |
一、实践:新自由观的现实基点 | 第77-78页 |
二、社会关系:自由的定在 | 第78-79页 |
第六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成熟与发展 | 第79-86页 |
一、“偶然的个人”与“有个性的人” | 第79-82页 |
二、“真实的集体”与“真实的自由” | 第82-83页 |
三、共产主义:自由人的联合体与现实的运动 | 第83-86页 |
第三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逻辑架构 | 第86-119页 |
第一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多维视角 | 第86-103页 |
一、实践论视角下的自由 | 第86-90页 |
二、认知论视野下的自由 | 第90-94页 |
三、价值论语境下的自由 | 第94-98页 |
四、主体性维度下的自由 | 第98-102页 |
五、阶级性视角下的自由 | 第102-103页 |
第二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本质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| 第103-111页 |
一、马克思自由观的本质规定性 | 第103-104页 |
二、马克思自由观的立足点 | 第104-107页 |
三、马克思自由观的价值功能 | 第107-108页 |
四、马克思自由观的实现路径 | 第108-111页 |
第三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本体论逻辑 | 第111-119页 |
一、唯物史观的揭示与自由问题的实质性澄明 | 第111-116页 |
二、唯物史观遭遇的曲解 | 第116-119页 |
第四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特质 | 第119-163页 |
第一节 自由的社会现实性 | 第120-134页 |
一、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自由:自由的存在论基础 | 第121-126页 |
二、自由的社会关系性 | 第126-130页 |
三、物质生产的此岸性:自由的永恒基础 | 第130-134页 |
第二节 自由的阶级规定性 | 第134-139页 |
第三节 自由的历史具体性 | 第139-149页 |
一、“人的依赖”与人的自由 | 第141-143页 |
二、“物的依赖”阶段上人的自由 | 第143-145页 |
三、自由联合体中人的“自由个性” | 第145-149页 |
第四节 自由的实践结构性 | 第149-163页 |
一、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是自由实现的基础 | 第150-153页 |
二、社会关系的实践改造与自由 | 第153-157页 |
三、劳动时间?自由时间?自由 | 第157-163页 |
第五章 诘难与挑战:马克思自由观的现代遭遇 | 第163-188页 |
第一节 存在主义对马克思自由观的曲解 | 第163-170页 |
一、萨特的个人自由 | 第164-166页 |
二、马克思遗忘个人? | 第166-168页 |
三、存在主义理论视域中个体自由的空洞性 | 第168-170页 |
第二节 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克思自由观的扭曲 | 第170-181页 |
一、马克思理论语境中的异化不只是劳动的异化 | 第170-174页 |
二、单向度的人: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异化 | 第174-176页 |
三、异化的扬弃:人之自由与解放 | 第176-181页 |
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之自由 | 第181-188页 |
一、丧失主体性的自由 | 第181-185页 |
二、无终极价值指向之自由 | 第185-188页 |
第六章 走出现代性的困境:马克思自由观的价值导向 | 第188-208页 |
第一节 科技理性境遇下人的异化问题 | 第188-192页 |
一、完成了的自然主义=完成了的人道主义 | 第189-191页 |
二、复归人类的真正主体性 | 第191-192页 |
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价值何以可能? | 第192-198页 |
一、现实的关怀与终极的价值追求 | 第193-195页 |
二、类生活与个性的统一 | 第195-198页 |
第三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价值 | 第198-208页 |
一、马克思自由观与西方自由主义的根本分野 | 第198-202页 |
二、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性与价值优越性 | 第202-204页 |
三、 马克思自由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导向 | 第204-208页 |
结语 | 第208-211页 |
主要参考文献:(按作者姓名字母顺序排列) | 第211-22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22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