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串通投标生成机制及其遏制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工程串通投标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·相关理论和文献概述 | 第11-18页 |
·招投标或拍卖的理论概述 | 第11-13页 |
·合谋理论概述 | 第13-16页 |
·工程招投标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工程串通投标的表现形式和危害性分析 | 第20-26页 |
·串通投标的类型 | 第20-21页 |
·串通投标的表现形式 | 第21-22页 |
·纵向串通投标的表现形式 | 第21页 |
·横向串通投标的表现形式 | 第21-22页 |
·混合串通投标的表现形式 | 第22页 |
·串通投标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串通投标的危害性分析 | 第23-26页 |
第3章 工程串通投标的生成机制 | 第26-40页 |
·串通投标的生成因素 | 第26-36页 |
·串通投标收入 | 第27-29页 |
·串通投标成本 | 第29-32页 |
·市场环境因素 | 第32-35页 |
·道德和心理因素 | 第35-36页 |
·串通投标私下合约的生成 | 第36-38页 |
·纵向串通投标中私下合约的生成 | 第36-37页 |
·横向串通投标中私下合约的生成 | 第37页 |
·混合串通投标中私下合约的生成 | 第37-38页 |
·串通投标私下合约的自我执行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国内外对串通投标的规制与借鉴 | 第40-46页 |
·国外对串通投标的规制与借鉴 | 第40-43页 |
·部分发达国家对串通投标的规制 | 第40-41页 |
·国际组织对串通投标的规制 | 第41-43页 |
·国内反工程串通投标的实践 | 第43-46页 |
·我国对工程串通投标的规制 | 第43-44页 |
·湖南省反工程串通投标的实践与评价 | 第44-46页 |
第5章 遏制工程串通投标的对策 | 第46-61页 |
·提高串通投标成本 | 第46-54页 |
·制定比较详细的串通投标认定标准和程序 | 第47-48页 |
·导入宽免制度 | 第48-50页 |
·建立串通投标信息的应对机制 | 第50-52页 |
·建立健全招标投标信用制度 | 第52页 |
·强化制裁串通投标的措施 | 第52-53页 |
·切断投标人信息的传播途径 | 第53-54页 |
·建立健全招标人招标岗位轮换制度 | 第54页 |
·减少串通投标收入 | 第54-56页 |
·加强对招投标行政监督机构激励 | 第56-59页 |
·遏制对策效果的检验标准 | 第59-61页 |
第6章 案例分析 | 第61-71页 |
·案例介绍 | 第61-68页 |
·招标说明和要求 | 第61-63页 |
·第一次招标情况 | 第63-65页 |
·第二次招标情况 | 第65-68页 |
·案例评价 | 第68-71页 |
第7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71-74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71-72页 |
·本文创新点 | 第72-73页 |
·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