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初地方实力派研究(1912-1916)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立论依据 | 第10-13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5-17页 |
| 第2章 地方实力派的崛起及其表现 | 第17-32页 |
| ·军人掌握地方政权 | 第17-22页 |
| ·各省扩充军事力量 | 第22-26页 |
| ·各省把持地方财政 | 第26-27页 |
| ·各省分离趋势加剧 | 第27-31页 |
| 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3章 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 | 第32-41页 |
| ·推行军民分治 | 第32-37页 |
| ·改民政长为巡按使 | 第32-33页 |
| ·改都督为将军 | 第33-37页 |
| ·推行财政改革 | 第37-39页 |
| ·重新确立解款制度 | 第37-38页 |
| ·实行中央专款制度 | 第38-39页 |
| ·加强省财政厅的权力 | 第39页 |
| ·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4章 地方实力派与中央的矛盾激化 | 第41-50页 |
| ·地方实力派对中央的抵制 | 第41-45页 |
| ·地方实力派抵制、排挤民政长官 | 第41-42页 |
| ·军民分治在大多数省份徒有其名 | 第42-44页 |
| ·地方实力派与袁世凯之间的矛盾激化 | 第44-45页 |
| ·北洋派内部分裂趋势加剧 | 第45-48页 |
| ·小结 | 第48-50页 |
| 第5章 1915年的主要各省及地方实力派 | 第50-67页 |
| ·江苏:冯国璋、张勋 | 第50-52页 |
| ·江西:李纯 | 第52-53页 |
| ·湖北:王占元 | 第53-54页 |
| ·陕西:陈树藩 | 第54-55页 |
| ·奉天:张作霖 | 第55-56页 |
| ·山西:阎锡山 | 第56-58页 |
| ·广西:陆荣廷 | 第58-59页 |
| ·云南:唐继尧 | 第59-60页 |
| ·贵州:刘显世 | 第60-61页 |
| ·浙江 | 第61-62页 |
| ·四川 | 第62-64页 |
| ·湖南 | 第64-65页 |
| ·小结 | 第65-67页 |
| 第6章 洪宪帝制期间的地方实力派 | 第67-79页 |
| ·袁世凯收买笼络地方实力派 | 第67-69页 |
| ·运用金钱收买 | 第67-68页 |
| ·运用爵位笼络 | 第68-69页 |
| ·地方实力派一致拥护袁世凯称帝 | 第69-73页 |
| ·地方实力派支持袁世凯称帝 | 第69-71页 |
| ·地方实力派拥护帝制的虚伪性 | 第71-73页 |
| ·护国战争爆发的地方实力派 | 第73-78页 |
| ·各省宣布独立 | 第73-74页 |
| ·北洋派地方实力派宣布中立 | 第74-78页 |
| ·小结 | 第78-79页 |
| 第7章 洪宪帝制失败后的地方实力派 | 第79-86页 |
| ·地方实力派全面崛起 | 第79-82页 |
| ·全国军事力量急剧膨胀 | 第82-85页 |
| ·小结 | 第85-86页 |
| 第8章 综述民国初年的地方实力派 | 第86-106页 |
| ·民国初年地方实力派的特点 | 第86-94页 |
| ·军人掌握地方政权 | 第86-90页 |
| ·反对中央集权 | 第90-94页 |
| ·地方实力派与二次革命、护国战争 | 第94-105页 |
| ·地方实力派与二次革命 | 第95-98页 |
| ·地方实力派与护国战争 | 第98-101页 |
| ·地方实力派反对洪宪帝制的原因 | 第101-105页 |
| ·小结 | 第105-106页 |
| 结语 | 第106-10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8-116页 |
| 致谢 | 第116-117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