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23页 |
·植物对磷的吸收 | 第10页 |
·植物对低磷的响应 | 第10-15页 |
·形态学的反应 | 第11-12页 |
·生理学上反应 | 第12-15页 |
·有机酸分泌增加 | 第12页 |
·酸性磷酸酶、RNA酶的分泌 | 第12-13页 |
·高亲和力磷酸盐转运蛋白 | 第13-15页 |
·生化上反应 | 第15页 |
·植物磷饥饿的信号途径 | 第15-19页 |
·局部信号和系统信号 | 第15-16页 |
·磷饥饿反应与激素信号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·植物中磷信号传导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| 第17-19页 |
·拟南芥中以PHR1为中心的磷信号调控体系 | 第17-18页 |
·microRNA对磷信号的调控 | 第18页 |
·类泛素化修饰对磷信号的翻译后调控 | 第18-19页 |
·DNA芯片技术 | 第19-22页 |
·DNA芯片的制作 | 第20页 |
·DNA芯片技术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·测序 | 第20-21页 |
·基因诊断与基因药物的设计 | 第21页 |
·基因表达谱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2-23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6页 |
·水稻材料种植 | 第23页 |
·样品采集和RNA分离 | 第23页 |
·芯片杂交实验设计 | 第23-24页 |
·芯片荧光探针的标记、杂交、洗脱和扫描 | 第24页 |
·Microarray数据分析 | 第24页 |
·差异表达基因验证 | 第24-2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6-47页 |
·芯片材料取样时间的确定 | 第26页 |
·芯片数据的有效性 | 第26页 |
·差异表达基因总体特征 | 第26-30页 |
·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类 | 第30-31页 |
·水稻中早18和水稻Lagrue低磷反应共同点 | 第31-43页 |
·根部磷酸盐转运蛋白、磷酸酶、核酸酶等基因上升表达 | 第31-34页 |
·根部N吸收和利用相关基因下降表达 | 第34-35页 |
·根部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 | 第35-37页 |
·根部蛋白质降解、细胞衰老相关基因上升表达 | 第37-40页 |
·根部氧化胁迫相关基因上升表达 | 第40页 |
·根部跨膜转运蛋白基因上升表达 | 第40-41页 |
·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 | 第41-43页 |
·转座因子表达的改变 | 第43页 |
·水稻中早18和水稻Lagrue低磷反应差异性 | 第43-47页 |
4 讨论 | 第47-52页 |
·对芯片结果的理解 | 第47-49页 |
·对侯选基因选择的一些设想 | 第49-51页 |
·芯片实验设计要注意的两点问题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66页 |
附录Ⅰ 实验操作指南 | 第66-78页 |
附录Ⅱ 简历 | 第78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