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4页 |
| ABSTRACT | 第14-19页 |
| 第一章 综述 | 第19-26页 |
| ·立方尖晶石结构的Ⅳ(B)-氮化物 | 第19-23页 |
| ·超硬材料简介 | 第19-20页 |
| ·新型超硬材料:立方尖晶石结构的Ⅳ(B)-氮化物的研究背景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| ·RNA GCAA发夹结构 | 第23-25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23-24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24-2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5-26页 |
| 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| 第26-38页 |
| ·CASTEP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原理 | 第26-32页 |
| ·CASTEP软件主要功能 | 第26-27页 |
| ·CASTEP软件主要理论 | 第27-32页 |
| ·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| 第32-36页 |
| ·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| 第32-33页 |
| ·势函数 | 第33页 |
| ·有限差分算法 | 第33-34页 |
| ·平衡系统MD模拟的系踪 | 第34-35页 |
| ·宏观统计量的提取 | 第35-3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| 第三章 第一原理研究磷掺杂的尖晶石结构的氮化硅-氮化碳的电子性质 | 第38-44页 |
| 引言 | 第38页 |
| ·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 | 第38-39页 |
| ·磷掺杂的立方尖晶石结构的氮化硅-氮化碳的电子性质 | 第39-43页 |
| ·三元体系中阳离子位置的选择性 | 第39-41页 |
| ·体系的电子性质 | 第41-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四章 第一原理研究碳和砷共掺杂的尖晶石结构的氮化硅的电子性质 | 第44-48页 |
| 引言 | 第44页 |
| ·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 | 第44-45页 |
| ·碳和砷共掺杂的尖晶石结构的氮化硅的电子性质 | 第45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五章 第一原理研究锗和磷共掺杂的尖晶石结构的氮化锡的电子性质 | 第48-52页 |
| 引言 | 第48页 |
| ·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 | 第48-49页 |
| ·锗和磷共掺杂的尖晶石结构的氮化锡的的电子性质 | 第49-51页 |
| ·三元体系中阳离子的位置的选择性 | 第49页 |
| ·体系的电子性质 | 第49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六章 第一原理研究碳掺杂的尖晶石结构的氮化锗-氮化钛的电子性质 | 第52-58页 |
| 引言 | 第52页 |
| ·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 | 第52-53页 |
| ·碳掺杂的尖晶石结构的氮化锗-氮化钛的电子性质 | 第53-57页 |
| ·三元体系中阳离子位置的选择性 | 第53-56页 |
| ·体系的电子性质 | 第56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第七章 第一原理研究压力诱导的氮化硅-氮化锗的六方相-立方相的相变 | 第58-66页 |
| 引言 | 第58页 |
| ·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 | 第58-60页 |
| ·压力诱导的氮化硅-氮化锗固溶体的六方相-立方相的相变 | 第60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页 |
| 参考文献(三-七章) | 第62-66页 |
| 第八章 用REMD方法研究:RNA GCAA发夹结构的构象转变 | 第66-92页 |
| 引言 | 第66-67页 |
| ·分子结构和方法 | 第67-68页 |
| ·模拟结果和讨论 | 第68-83页 |
| ·取样空间 | 第68-72页 |
| ·GCAA tetraloop的折叠/伸展 | 第72-75页 |
| ·GCAA tetraloop近天然稳定态的环部分的动力学 | 第75-76页 |
| ·模拟结果与NOE数据的比较 | 第76页 |
| ·碱基堆积方式 | 第76-77页 |
| ·模拟中发现的环部分碱基堆叠模式 | 第77-78页 |
| ·NMR结构中碱基的堆叠模式 | 第78-80页 |
| ·结构转变图 | 第80-82页 |
| ·新Amber parmbsc0力场 | 第82-8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| 计算Q值时所用到的RNA GCAA发夹结构的NOE数据 | 第85-87页 |
| 参考文献(第八章) | 第87-92页 |
| 第九章 总结 | 第92-96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92-94页 |
| ·本论文的创新点 | 第94页 |
| ·研究工作计划 | 第94-96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| 第96-97页 |
| 致谢 | 第97-98页 |
| 英文论文[1] | 第98-105页 |
| 英文论文[2] | 第105-126页 |
| 英文论文[3] | 第126-132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