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电路结构 | 第11-13页 |
·单台逆变器常用电路 | 第11-12页 |
·逆变器并联系统结构 | 第12-13页 |
·逆变器控制技术 | 第13-14页 |
·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 | 第14-18页 |
·有连线并联控制方式 | 第15-17页 |
·无互联线并联控制方式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8-20页 |
2 电流SPWM控制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| 第20-32页 |
·工作原理 | 第20-24页 |
·控制器参数设计 | 第24-29页 |
·电流内环设计 | 第24-26页 |
·电压外环设计 | 第26-29页 |
·系统仿真 | 第29-31页 |
·Simulink简介 | 第29页 |
·仿真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3 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分析 | 第32-39页 |
·逆变器并联运行原理 | 第32页 |
·并联系统的功率特性 | 第32-37页 |
·逆变器输出功率计算 | 第32-34页 |
·有功功率特性 | 第34-35页 |
·无功功率特性 | 第35-37页 |
·并联系统的环流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环流的定义与计算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4 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系统的仿真 | 第39-54页 |
·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的基本原理 | 第39-40页 |
·下垂参数的确定 | 第40-44页 |
·抑流电感的选取 | 第41页 |
·频率下垂系数的选取 | 第41-43页 |
·幅值下垂系数的选取 | 第43-44页 |
·离散化功率计算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逆变器并联系统模型的结构 | 第45-46页 |
·功率计算/下垂模块的建立 | 第46-50页 |
·逆变器无线并联系统的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5 实验研究 | 第54-62页 |
·硬件电路 | 第54-59页 |
·功率管的选取 | 第55页 |
·低通滤波器设计 | 第55-56页 |
·隔离驱动器电路 | 第56-57页 |
·保护电路 | 第57-58页 |
·信号调理电路 | 第58-59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9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·结论 | 第62页 |
·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