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聚四氢呋喃 | 第13-14页 |
1.2.1 聚四氢呋喃均聚物 | 第13-14页 |
1.2.2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 | 第14页 |
1.3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的合成 | 第14-18页 |
1.3.1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合成机理 | 第14-16页 |
1.3.2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合成的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4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的加工和应用 | 第18-21页 |
1.4.1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制备聚氨酯 | 第18-19页 |
1.4.2 聚四氢呋喃共聚物制备聚醚橡胶 | 第19-21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21-22页 |
1.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聚四氢呋喃三元共聚醚的合成 | 第24-38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4-27页 |
2.2.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| 第24-25页 |
2.2.2 实验原理 | 第25-26页 |
2.2.3 实验步骤 | 第26-27页 |
2.3 分析测试 | 第27-28页 |
2.3.1 黏均分子量的测定 | 第27页 |
2.3.2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| 第27页 |
2.3.3 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 | 第27-28页 |
2.3.4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| 第28页 |
2.3.5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| 第28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6页 |
2.4.1 引发剂的研究 | 第28-30页 |
2.4.2 共聚醚红外光谱分析图 | 第30-31页 |
2.4.3 共聚醚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图 | 第31-33页 |
2.4.4 共聚醚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图 | 第33页 |
2.4.5 反应时间对共聚醚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2.4.6 反应温度对共聚醚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2.4.7 单体比对共聚醚的影响 | 第35页 |
2.4.8 引发剂与单体的比对共聚醚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3章 紫外光固化聚四氢呋喃共聚醚弹性体 | 第38-50页 |
3.1 引言 | 第38-39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9-41页 |
3.2.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| 第39-40页 |
3.2.2 紫外光固化共聚醚原理 | 第40-41页 |
3.2.3 紫外光固化共聚醚步骤 | 第41页 |
3.3 分析测试 | 第41页 |
3.3.1 弹性体硬度测试 | 第41页 |
3.3.2 弹性体拉伸性能测试 | 第41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9页 |
3.4.1 单体比例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3.4.2 光固化时间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4.3 MMA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4.4 PMMA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3.4.5 DOP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热固化聚四氢呋喃共聚醚弹性体 | 第50-64页 |
4.1 引言 | 第50-51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1-53页 |
4.2.1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| 第51-52页 |
4.2.2 热固化共聚醚的实验原理 | 第52-53页 |
4.2.3 热固化共聚醚的实验步骤 | 第53页 |
4.3 分析测试 | 第53页 |
4.3.1 弹性体硬度测试 | 第53页 |
4.3.2 弹性体拉伸性能测试 | 第53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3-63页 |
4.4.1 单体比列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4.4.2 热固化时间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4.4.3 固化温度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4.4.4 MMA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4.5 PMMA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4.4.6 DOP的含量对共聚醚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