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分析化学论文

气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器系统(GC-TOF MS)中关键技术的研究

目录第1-3页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3页
   ·我国环境与食品药品安全现状第8-9页
   ·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第9-10页
   ·GC-TOF MS联用技术特点第10页
   ·国内外气相色谱-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器技术发展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应用领域第10页
     ·气相色谱-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器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第10-11页
   ·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·论文主要内容第11-13页
第二章 气相色谱-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器系统的检测原理第13-30页
   ·质谱仪原理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质谱仪的基本原理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质谱仪的性能指标第14页
     ·质谱仪的分类第14页
   ·飞行时间质谱仪器(TOF MS)工作原理第14-23页
     ·直线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与双场加速第15-18页
     ·有网反射式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与二阶聚焦第18-20页
     ·离子垂直引入结构设计第20-22页
     ·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·气相色谱仪原理第23-26页
     ·色谱进样装置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色谱温度控制系统第25页
     ·毛细管色谱柱第25页
     ·色谱检测器第25-26页
   ·GC-TOF MS联用仪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第26-29页
     ·接口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离子源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真空系统第29页
   ·总结第29-30页
第三章 气相色谱-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器系统设计与模拟第30-47页
   ·SIMION 程序及特点第30-35页
     ·程序结构及操作流程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随机离子程序定义第31-35页
   ·质谱仪中电子轰击型离子源设计模拟第35-41页
     ·离子源离子光学设计第35-38页
     ·离子源离子光学模拟第38-40页
     ·离子传输调制系统设计与模拟第40-41页
   ·色谱中压力流量控制方案设计第41-44页
     ·程序升温色谱法与恒温色谱法比较第41-42页
     ·程序升温操作操作条件选择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压力流量控制理论验证第43-44页
   ·基于气体动力学的真空接口设计第44-46页
   ·总结第46-47页
第四章 仪器制作第47-57页
   ·仪器总体结构第47页
   ·真空系统第47-49页
   ·离子源第49-50页
   ·调制及传输装置第50-51页
   ·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第51-52页
   ·热传输线温度节点控制单元第52-53页
   ·气相色谱仪压力流量控制单元第53-54页
   ·检测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第54-56页
     ·离子检测器第54-55页
     ·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第55-56页
   ·总结第56-57页
第五章 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-70页
   ·仪器主要技术参数第57-58页
   ·样气配备第58-59页
   ·主要性能指标第59-62页
     ·分辨率第60页
     ·检测限第60-61页
     ·质量检测范围第61-62页
     ·质量检测精度第62页
   ·GC-TOF MS联用仪器系统综合调试实验分析第62-68页
     ·GC-TOF MS分辨率影响因素分析第62-65页
     ·GC-TOF MS灵敏度影响因素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·GC-TOF MS中质量歧视现象影响因素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·灯丝性能与寿命评价实验第68-70页
第六章 总结与展望第70-72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70页
   ·进一步研究方向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4页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4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钛扩散方法腐蚀掺镁铌酸锂晶体
下一篇:多组分气体红外在线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