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

基于标准化和适应性协调的银行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、测度指标及其实证研究--以中国市场高端个人客户为样本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8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8-36页
 第一节 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8-29页
  一、现实背景:银行高端个人客户市场竞争激烈,中国银行业处竞争劣势第19-24页
  二、理论背景:标准化和适应性协调应用于银行服务质量理论的理论空白第24-28页
  三、研究意义第28-29页
 第二节 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第29-32页
  一、研究内容第29-30页
  二、研究框架第30-32页
 第三节 研究方法、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32-36页
  一、研究方法第32-33页
  二、技术路线第33-34页
  三、研究创新点第34-36页
第二章 中国银行业发展及其针对高端个人客户的营销现状第36-55页
 第一节 银行相关概念第36-42页
  一、银行的类型第36-37页
  二、银行的基本业务第37-40页
  三、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第40-42页
 第二节 全球金融发展现状及加入 WTO后的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第42-46页
  一、全球金融形势趋于复杂且不确定性上升第42-43页
  二、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格局第43-44页
  三、中国银行市场高端个人客户群体的出现及快速增长第44-46页
 第三节 高端个人客户选择标准及中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现状第46-55页
  一、银行对高端个人客户的选择标准第46-48页
  二、银行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第48-49页
  三、中国商业银行针对高端个人客户的营销现状第49-55页
第三章 文献综述第55-108页
 第一节 标准化和适应性观点梳理第55-81页
  一、标准化和适应性观点概述、理论基础及前提假设第55-62页
  二、标准化的研究内容综述:管理过程及营销组合标准化第62-73页
  三、适应性的研究内容综述:反驳Levitt(1883)的观点第73-76页
  四、标准化和适应性观点的协调:连续统一体的观点第76-78页
  五、服务企业/银行标准化和适应性策略的研究第78-80页
  六、本文对标准化和适应性协调的界定第80-81页
 第二节 服务质量测度研究梳理第81-88页
  一、以Gr(o|¨)nroos为代表的北欧学派的服务质量观点第81-83页
  二、以PZB为代表北美学派的服务质量观点第83-87页
  三、关于两个流派观点的评价第87-88页
 第三节 银行服务质量研究梳理第88-108页
  一、银行服务质量的概念界定第88-89页
  二、银行服务质量研究梳理:三个主题第89-102页
  三、银行服务质量研究评价及归纳:三种测度工具第102-108页
第四章 BSQ(S/A)模型创建及量表初始设计第108-134页
 第一节 BSQ(S/A)模型的创建第108-112页
  一、模型创建的依据一:标准化和适应性协调观点第108-110页
  二、模型创建的依据二:借鉴PZB的服务质量模型第110-111页
  三、概念模型的创建第111-112页
 第二节 BSQ(S/A)模型的基本变量第112-115页
  一、高端个人客户对前台服务标准化程度的期望和感知的3个变量第112-114页
  二、高端个人客户对后台服务标准化程度的期望和感知的6个变量第114-115页
 第三节 BSQ(S/A)模型测度量表的开发第115-134页
  一、量表开发的基本流程第115-118页
  二、BSQ(S/A)模型中前台服务3变量测度量表的初始设计第118-122页
  三、BSQ(S/A)模型中后台服务6变量测度量表的初始设计第122-134页
第五章 实证研究设计第134-148页
 第一节 调研流程整体设计第134-137页
  一、界定调研对象第135页
  二、样本选择第135-136页
  三、调研的前期准备第136-137页
  四、预调研第137页
  五、正式调研第137页
 第二节 问卷初始设计及预调研实施第137-146页
  一、初始问卷的形成第137-139页
  二、预调研实施第139-140页
  三、预调研数据处理第140-146页
 第三节 正式调研及样本回收情况第146-148页
第六章 数据分析及结果第148-171页
 第一节 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第148-150页
  一、频数分析第149页
  二、验证性因子分析第149页
  三、平均值等展现数值分布的统计分析第149-150页
 第二节 样本基本特征第150-153页
  一、性别及年龄第150-151页
  二、职业及收入第151页
  三、教育背景及婚姻状况第151-152页
  四、样本客户选择的银行及光顾该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的分布第152-153页
 第三节 信度及效度检验: CFA分析第153-171页
  一、本文采用的测量模型评价指标第153-155页
  二、测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第155-168页
  三、数据分析的基本结论第168-171页
第七章 BSQ(S/A)模型的应用:测度中国市场高端个人客户第171-191页
 第一节 高端个人客户对前台服务标准化程度的期望和感知第171-175页
  一、EC:期望值较高,感知值较低第171-173页
  二、MC:期望值很高,但感知值较低第173-174页
  三、SC:期望值中等偏上,感知值处于中等水平第174-175页
 第二节 高端个人客户对后台服务标准化程度的期望和感知第175-184页
  一、PC:期望值和感知值相近第175-177页
  二、NC:期望适应性服务,但感知到标准化的服务第177页
  三、DC:感知到的高度标准化渠道功能基本符合高端客户的期望第177-179页
  四、LC:期望值较高,感知值处于中等水平第179-180页
  五、CC:感知值处中等水平,与其期望有差距第180-181页
  六、RC:期望值较高,感知值处于中等偏上第181-184页
 第三节 中国商业银行基于标准化和适应性协调的服务质量体系建设第184-191页
  一、完善柜台人员的培训机制以保证服务水平的稳定性第184-185页
  二、规范化客户经理的培训机制第185-186页
  三、银行服务产品模块的标准化及定制化服务的结合第186页
  四、简化服务流程并向各分支机构推广标准化的服务流程第186-187页
  五、在主题一致性的基础上采取形式各异的促销活动第187-188页
  六、渠道方式多样性与各种渠道功能的标准化相结合第188页
  七、有形展示需具备特色并根据当地文化进行调整第188-189页
  八、完善定价基础工作并采取客户差别定价措施第189-190页
  九、完善风险管理程序并实行统一风险管理标准第190-191页
第八章 研究结论、管理启示及未来研究方向第191-199页
 第一节 研究基本结论第191-193页
  一、标准化和适应性协调策略是银行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第191-192页
  二、BSQ(S/A)模型及量表是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测度工具第192页
  三、中国商业银行应基于BSQ(S/A)数据内涵的挖掘建立服务管理体系第192-193页
 第二节 管理启示第193-196页
  一、基于客户内在相似性开发银行营销标准化和适应性协调策略第193-194页
  二、整体性构建基于标准化和适应性协调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第194-195页
  三、构建完善的基于标准化和适应性协调的服务质量管理的支撑体系第195-196页
 第三节 研究贡献及未来研究方向第196-199页
  一、研究贡献第196-197页
  二、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第197-199页
参考文献第199-212页
附录第212-222页
致谢第222-224页
个人简历第224页

论文共2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银行业有效竞争研究
下一篇:经济虚拟化条件下的货币能量功能与政策含义